【导语】
我们的身边有许多优秀的民间艺人,他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创作了许多精美的艺术作品,为当地的文化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孟宪高就是其中一位,从小生长在大沽河沿岸的他视这条河为“母亲河”,这条河滋养了他的梦想,给了他创作的源泉,孟宪高凭借儿时对大沽河的记忆,把家乡的景观和木帆船通过雕刻和绘画呈现出来,为后人留下了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
【正文】
今年74岁的孟宪高家住河套街道上疃社区,他自幼喜爱美术,1966年参加工作一直在当地学校担任美术教师,任教期间,孟宪高进入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进行了三年的系统学习,这让他对国画、油画、玻璃画、山水画都有了深入的了解,也提高了技艺,退休以后,孟宪高一直坚持写写画画、搞艺术创作。如今,孟宪高对书画艺术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的作品也深受大家的喜爱和赞赏。
【同期声】河套街道上疃社区居民 孟宪高
说起美术来,它包括的门类有很多,各种画都得尝试,比如油画、中国画、再就是年画这些都得尝试,画玻璃画从86年开始到90年,前前后后也就十年的时间,反正爱好自己也闲不着,有时间就得画,主要是对山水画我觉得能重于其它的画,山水画画起来很有意思。
【正文】
除了书画之外,孟宪高还擅长雕刻。在上世纪60年代,大沽河流域商业往来的船只大多是木帆船,一艘艘来自全国各地载满商品的船只,串联起了大沽河流域的历史和文化,如今,时过境迁,当时的木帆船早已成为回忆,孟宪高就想将自己对大沽河及木帆船的记忆雕刻出来,以这样的方式纪念自己的青葱岁月。
【同期声】河套街道上疃社区居民 孟宪高
因为木帆船已经在很久以前没有了,通过我现在的回忆,把当时看到的木帆船,把它雕刻出来,雕刻出来让年轻人最起码现在能看到当时大沽河它的船只是个什么样子,雕刻需要一定的美术功底,没有美术功底雕刻不了,因为它的造型、比例各方面都很讲究,木帆船在雕刻中比例都差不多,这都是访问了很多的老渔民,现在老渔民都不多了,有的都在90多岁了。
【正文】
完成木帆船的制作雕刻后,孟宪高的创作没有停下,近期又完成了一幅记载当地历史的书画作品《沽河帆影》。这幅画作自2015年开始构思,为了使画作达到既有画品价值又有史料价值,孟宪高多方寻找线索,翻阅史实资料,直到今年才开始动笔,仅用20多天就完成画作,主要表现六十年代大沽河流域的渔业、航运、古迹、工业、军事及胶州湾盐业等地理和人文文化。
【同期声】河套街道上疃社区居民 孟宪高
在创作这幅画当中,全凭在平时当中仿照一些名画,比如清明上河图的表现形式,或者在电视上涉及到的一些山水画,凭记忆结合着以前的一些名画,综合起来把这幅画完成了。因为是《沽河帆影》,主要突出大沽河,整个这幅画涉及到22个村庄,18个渡口,2个烽火台,还有2处比较有名的古迹。
【正文】
如今,画中的景观随着时代的变迁已经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许多人文古迹已经不复存在。孟宪高表示,自己要在有生之年用画笔把大沽河流域的历史面貌更多地展现出来,让现在的年轻人了解大沽河60年代的风貌,也给世人留下珍贵的历史资料和艺术熏陶。
【同期声】河套街道上疃社区居民 孟宪高
在这个年龄当中,我觉得再继续画大型的书画也可以,也能画出来,因为我毕竟把第一幅(《沽河帆影》)完成了,在我心目中还是挺满意的,还想继续画第二幅,肯定是有些地方需要补充,有些不足的地方还需要纠正,第二幅还要好,这就看吧,看身体的状况,以后能继续画的话,尽量多留给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