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秀云自1997年从教学岗位退休后,就一直活跃在上马街道的老年人中间,近20年来她身体力行、不计回报,义务从事全街道的秧歌、广场舞、健身球、太极拳等文体运动的普及推广工作,现在担任城阳区老年大学上马分校校长。
阳光 市民 上马村社区的孙秀云,精神矍烁、身板硬朗,初次见到她的人,根本不会想到她已是一名70多岁的老人。她的健身爱好和“业余事业”充盈着快乐,在她的带动下,上马老年人的文化水平提高了,视野开阔了,日子也越来越红火了…… 热心快肠,退休后当起带头人 随着人们健身意识的增强,如今广场舞健身操已经成为全民最为普及的健身活动,上马街道也有很多自发成立的广场舞队,活跃着自己的文化生活,可是在上世纪末可不是这个情况。 孙秀云当年退休时,正值城阳区大力普及群众文化、大兴全民健身运动的初期,那时健身场地少,群众中很多都未接触过广场健身这项运动,他们有的思想保守,健身意识很淡薄。“上马街道刚成立群众秧歌舞蹈队时,参加的人员掰着指头都数得过来。”孙秀云说。热心的她不但自己积极参与,还和老姐妹们一起动员其他居民参加。 “当时区妇联选派的教师下乡来指导秧歌,因为每周只来一次,像我们年纪大的学员学完就忘了,学习进展缓慢,还有些人打起了退堂鼓。”面对诸多困难,孙秀云主动请缨,自行前往区里请教老师。 当时的手机、DV等音像设备还没有普及,她就一遍遍地请教秧歌老师,遇到不会的就问,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记,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纠正,晚上回到家里还要反复地练习,睡觉前都在脑海中像过电影般地回忆,直至将整套规范动作烂熟于心,然后再回来带领伙伴们一起学习。 尽管自己累得腰酸背痛,但她不言苦累,热心地为秧歌队的事情忙碌着。慢慢地,在她和其他成员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到健身队伍中来,队员由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近百人,全街道的健身队也由点及面、遍地开花,现在所有社区都成立了一支甚至数支门类多样的健身队。 充实多彩,为老年人快乐加油 近20年来,孙秀云从最初参加健身队、加入老年大学、担任老年大学副职直至现在的老年大学校长,她把生活的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老年大学的活动开展和群众组织上。 “想想刚开始时,确实有一些困难。一个是人员不足,另一个是老年人特有的问题,比如一个简单的动作,老人记忆不好,往往要加强练习才能记住。这个需要多花时间。”孙秀云说,有些人打了退堂鼓,她就去做思想工作。 终于,在她和大家的努力下,老年大学先后开设了太极拳(剑)、秧歌、健身球、合唱、广场舞、柳腔、健身气功等十余类30多项课程,每类课程都开展得红红火火,深受老年人的欢迎,是名副其实的老年人快乐“加油站”。 孙秀云不但参加了大部分的课程学习,还要负责课程安排、学员报名登记、教师调课、组织外出参赛等很多繁琐的事情,每天的工作忙碌而辛苦。但付出总有回报,在她和学员们的努力下,多年来,她们参加了数不胜数的市、区级比赛,捧回了大大小小数不清的奖杯、奖牌、荣誉证书。 现在,大家都高兴地说,街道建起的健身活动场所越来越多,居民的条件越来越好,大家在孙秀云的带领下,每天锻炼活动,不但强身健体,而且心情舒畅,心态越来越年轻,生活越过越幸福。 躬身力行,再苦再累也没怨言 老年大学的课程一般安排在周一至周五期间,比如每周四是健身球课,每周五是秧歌课,但有些中老年学员平时需要看护孙辈,因此没有时间参加,针对这种情况,孙秀云主动牺牲自己周六休息时间,每个周六都义务为学员进行补课和指导。 每当有人问她周末既浪费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又没有一分钱报酬,孙老师您不辛苦吗,您图什么呀,孙秀云总是笑笑说:“我们老年人跳跳舞健健身,就是图大家一个乐呵,谁也不会去计较这些,既然让我来负责,那我就有一份责任啊。” 扎实的功底加多年的学习,孙秀云一直担任着辖区秧歌、广场舞、健身球等运动的教练任务,而她在表演队伍中也总是扮演领头雁的角色。 每次外出参加比赛或展演,她都会根据赛会要求来安排参赛人数,一遇到人数受限制时,她都主动把机会让给同伴,自己则在台下观看,为学员们打气加油,同时认真观察学员们的表演过程,回来后进一步指导和完善。 鼎力支持,老伴是她的好帮手 孙秀云的老伴儿曾昭珊和她同龄,年轻的时候非常热爱文艺,曾在镇上柳腔剧团担任扬琴手,豁达乐观的曾大爷非常支持老伴儿的爱好和业余事业。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孙秀云刚刚带领居民们学秧歌的时候,既没有活动场地也没有音响设备,曾大爷主动花钱买来一个录音机,“年轻时,大家由于工作繁忙,条件也有限,只得把爱好藏在心底。退休后,我当时就对她说,没有地方不要紧,咱家院子不是可以跳嘛,我百分之百支持你!”老伴儿也成了孙秀云的好帮手。 曾昭珊开了一个日用百货商店,经常一个人忙得团团转,但这依然阻挡不了他对老伴儿的鼎力支持。孙秀云一直不会骑自行车,每当街道有活动或是孙秀云要去别的社区培训队伍,曾昭珊就骑着自行车把老伴儿送到目的地,等到结束任务他再去把她接回来。随着生活条件好了,曾大爷的自行车也换成了电动车,可他依旧如初,骑着电动车载着老伴儿到处忙。 曾昭珊说,“人老了也要有自己的爱好和事业,他和老伴儿身体好、心情好,是一家人的福气,能为社会多奉献、多发挥作用,这也是人活着的价值。”老伴的支持和付出,孙秀云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 儿孙响应,热心公益老有所为 孙秀云也得到了儿孙们的支持,前几年孙秀云给儿子看孩子,只要有训练、排练、比赛,儿子儿媳都支持母亲。有一次,孙秀云接到了一个新任务,要根据视频学习一个广场舞,儿子听到后,立即就去买了一个崭新的MP4送到了孙秀云的手中。 在她的影响下,大女儿、二女儿也加入到了健身队伍中来,她们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帮助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文体全能的老俩口的影响下,这个大家庭文体气息十分浓厚,儿女孙甥中,既有艺校声乐专业的,也有体育学院高材生,既有伦巴舞冠军,也有精通大、小提琴的双胞胎,这是一个充满阳光爱心、温暖和美的大家庭。 在全家人的支持下,孙秀云带领的各支舞蹈队在参加市、区级的比赛中相继取得优异的成绩,2013年《欢聚一堂》取得全区广场舞比赛的第二名,在队员中,就有她的两个女儿。 “我是一个草根舞蹈爱好者,许多老姐妹叫我‘老师’,我也觉得很不好意思,但也给了我更大的动力。只要我跳得动,只要大家需要我,我一定认真地和他们共同学习,让大家和我一起舞出夕阳风采,度过幸福的晚年。”朴实的话语里流露出孙秀云的热情和满腔的爱。
20多年来,孙秀云一心扑在老年教育事业上,执着于文体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取得显著成绩。她现任城阳老年大学上马分校校长,积极组织街道舞蹈队、健身队,参加各种比赛活动,捧回了数不清的奖状奖杯,让越来越多的上马老人感受到充实多彩的晚年生活。
“爱城阳”手机客户端下载方法:
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