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故事|只要人民需要,我会一直干下去—专访人民调解员黄克竹
2017-12-20 10:34:09
  • 从小到大“好管闲事”

    数十载坚守,心中热忱从未磨灭

     

     

    黄克竹的母亲可以算得上他“调解路”上的启蒙者了,“我的母亲就是一个很乐于助人的人,小时候就经常看她帮助街坊邻居处理各种家庭琐事,自己从小耳濡目染,十几岁在生产队工作那会儿,谁有难事儿了我都愿意去帮上一把。记得22岁那年,我还帮着处理村里邻居的分家事宜。在农村,分家可算得上大事儿,须事无巨细,一点儿没处理好,在‘利’方面吃点儿亏还是小事,家人间‘翻脸’影响家庭和睦那可就坏了。我通过多方走动了解情况,争取让大家都满意、都不吃亏,反复考量之后给邻居‘献计’,最后把这事儿妥善地处理好了。”谈话之中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黄克竹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那份真诚。

    我们身边或许并不缺热心的朋友,但能将此作为自己的人生信念并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发挥地淋漓尽致的人却屈指可数。“在来这儿(驻正阳路派出所调解室)之前,我做过28年的维修工作,也在自己社区的调委会做过3年调解员,在工地上做过项目经理。记得自己在做维修的时候,看着路上有人吵架了自己就‘好管个闲事儿’,上去拉拉架。在社区做调解员的时候,邻里间谁有矛盾了,或是谁有什么难事儿了想找人出出主意,基本上都会找到我,” 黄克竹继续向半岛记者讲述了他的“调解之路”,“前两天,我下班回家还没来得及吃晚饭就被邻居给叫走了,说是儿子儿媳刚结婚第二天,两人闹矛盾,儿媳要回娘家,让我去帮着劝劝。到了之后,我先对那家儿媳说‘我一直听说你是一个很通情达理的人,这才刚出嫁第二天,你现在回娘家让你父母怎么想,他们不得担心坏了?’这一句后,儿媳态度马上就‘软’下来了”。

    微信截图_20171220103035

    调解现场

    2015年7月,黄克竹在城阳街道公开选拔人民调解员考试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城阳区第一批“警调联动”专职人民调解员。“这份工作确实艰难、复杂、不容易,但在我眼里这一切都不是问题,我喜欢做,我愿意帮人去解决难题,我也从来不嫌工作多,也不觉得累,内心深处的那份精神向往与执着坚守,时刻告诉着我应该做这些事,做这些事是值得的。”在两年多的时间里,黄克竹与同事搭档化解了846起矛盾,最忙的一天他们调解了5起纠纷,“黄克竹责任心很强,调解经验丰富,成功率也高,这为所里减少了很多工作量,他既耐心又细心,这一点所里民警都要向他学习。”驻正阳路派出所调解室主任侯方吉告诉半岛记者。

    微信截图_20171220103044

    调解成功,双方当事人对黄克竹深表感激。

     

    我是人民调解员

    从热心到专心,手抄法典学到老


    “我不是警察,我是人民调解员,刚才赵女士(化名)和我把事情大概说了一遍,你那看这事儿我们这样解决行不行……”半岛记者初次与黄克竹见面,他正调解着一起因幼儿园保安丢垃圾与环卫工人发生口角而引发的打架案件。在与当事人的沟通中,黄克竹从不打断当事人的“倾诉”,给他们机会宣泄情绪,继而表明各自立场,弄清楚事情的始末之后,他便开始寻求“平衡点”,让双方反思自己的错误,朝着统一的方向迈进和努力,经过1个多小时不间断的“思想工作”,双方怨气全消、握手言和。

    “来找到我们调解的,双方多多少少都有不对的地方,我们不能由自己主观的是非观去判断他们的对错,得都给他们一个阐述事实的机会,这样最后的调解方案才是最公平的,大家都能接受,这是一种调解方法,更是我们出于对双方当事人的尊重,调解说白了就是人与人的沟通,首先要做到尊重对方,对方才能对自己信任,调解才能成功。”黄克竹告诉半岛记者。随后,黄克竹拿出了自己已经翻得有些破旧的《人民调解实用技巧》,“我从这本书上学到了很多小技巧,比如调解中该保持怎样的坐姿、手应该怎样放让人既有亲和力又有威望感等等。”

    微信截图_20171220103120

    已经被黄克竹翻旧的《人民调解实用技巧》和他手抄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调解法》。

    在黄克竹参与调解的案件中,纠纷类案件占据了60%,治安类案件占据了30%,其他类占据10%,纠纷类案件又包括了婚姻纠纷、养老纠纷、劳资纠纷、工程纠纷、租赁纠纷等。“在调解时,热心是一回事儿,但还必须要专业、懂法律,否则很容易‘好心办坏事’,虽然我的学历不高,但我从未停止学习,2000年的时候我通过成人高考考到了郑州文理学院的法律学专业,为了学着用电脑打字,自己从拼音开始一点一点的学习,最近我正在学习人体学,因为调解的案件中很多涉及人身伤害的,需要懂身上哪些部位受了伤影响严重、这种伤在伤情鉴定或是伤残鉴定中怎么评级的等等。”说着,黄克竹拿出了自己手抄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调解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调解中最常用的就是这两部法律,抄写一遍可以加深印象,现在我对这两部法律已经滚瓜烂熟了。”

     

    百姓心里的金牌调解

    公交车上被认出,拉着回家去调解

    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在黄克竹处理的矛盾纠纷中,家庭矛盾、婚姻纠纷占据多数。半岛记者联系到了其中一位当事人林女士(化名),曾经的她与丈夫常年争吵不断,甚至想过离婚,但出于想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两口子找到了黄克竹帮着调解。“当时很多朋友都来劝过我俩可都没多大作用,我们俩找到黄老师之后,他特别和蔼可亲,说话总是笑呵呵、慢悠悠的,他一直从正面引导我们,说的道理也简单易懂,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句‘你们的作用很重要,让自己的小家安宁下来,社会才会和谐’,自己当时听了特别不好意思。经过这件事后我们两个都更懂得去谅解双方,家庭和谐了,平日工作也顺心了不少。”林女士告诉半岛记者。

    微信截图_20171220103131

    调解现场

    多年来,通过亲邻好友或是当事人的口口相传,黄克竹在城阳已小有“名气”,甚至有人说他是“金牌调解”。“啥金牌不金牌的,百姓认可咱就好。前些日子坐公交车,有个小伙子认出我来了,问我是不是人民调解员黄克竹,然后他便开始跟我吐苦水,原来是母亲和兄弟间闹了点儿矛盾,想让我帮着调解,我立马和他去了家里,反复劝说,最后调解成功。”黄克竹说道,“每调解成功一起案件,我发自肺腑地替他们高兴,自己也觉得很满足。”

    用“爱心、耐心、细心”温暖每一个当事人,“依情、依理、依法”让矛盾尽早化解于源头,人民调解“省时、省力、省钱”,从某些层面来说,它是一种“优于诉讼途径”的高效策略。自2015年城阳区在全省率先提出“警调联动”机制以来,城阳区司法局挖掘、培育出了众多像黄克竹、张菽娟这样的“铁齿铜牙”般“金牌调解员”,他们服务在我们身边,润滑了万家百姓的关系,满足着我们对于美好生活的不断新期待。

     

    来源:半岛都市报城阳新闻

    编辑:肖璐

     

    “爱城阳”手机客户端下载方法:

    扫描下方

    微信图片_20170725160401_副本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城阳电视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