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故事|昔日光秃秃,如今绿油油——探访城阳区惜福镇院后社区荒山补绿
2017-11-27 10:37:10
  •  

    “几年前这里还是光秃秃的,零星的有些野草,像今天这种大风天,土扬的睁不开眼。”25日,半岛记者跟随城阳区惜福镇街道院后社区副书记李敦雷、山外山农业科技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日,走在崭新的山路上,两侧苗圃虽小却五彩斑斓,为冬日带来不少活力。据介绍,这里位于铁骑山西麓,过去还只是座“秃了一半”的山,如今,曾经的疮痍萧瑟大变样,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微信截图_20171127103249

     

    阳光

    城阳

    山不补不行了,怎么补


     

    “看着小时候郁郁葱葱的山一天天变秃了,心里很难受。”李敦雷告诉记者,几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天然的山林,由于当地的村民生态意识还不够高,生态文明理念还不够强,不时发生肆意破坏山体和植被的事情。“以前这里没有旧村改造的时候,时常有人过来砍些树木当柴火烧。”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砍树毁林没有了,但是前期土壤已然大片裸露出来,山体容易风化,“风吹日晒,山就这样一点点的秃了。”

     

    微信截图_20171127103341

    曾经的秃山头。

     

    “这山不补是不行了,不然将来更难补。”李敦雷说,“前期我们社区包括街道也都投入了不少来进行修复,但是破坏了几十年的山体,并不是说补就能补好的。付出多、收效慢,效果不是很理想。”于是院后社区班子成员们开始思索,山必需得补,谁来补?怎么补?谁来出钱补?“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就想到了请专业人士来办这件事,走市场化道路,发展生态经济,于是就有了山外山合作的社加入。”

     

    阳光

    城阳

    修山路造水库,万珠树木添新绿


     

    2016年5月,山外山农业科技专业合作社成立后,根据山体原有结构和现状,因地制宜扩大植被,发展经济林与生态林,绿化荒山,加快山体修复,防止水土流失,恢复山体生态功能。

     

    这期间,花费了80余万元对风化的山体进行金属网围挡,建设2.3米高钢丝围栏约计7500米,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投资180余万元修建了6800米的山路,达到了山林消防通道要求;投资460余万元建设园林育苗园区,马褂木、雪松、银杏等多种时兴必备绿化苗木及红枫、五针松等名贵树种已栽种其中,计划未来栽种总量将达到约15万株;建设了水果采摘园区,栽植杏树1500余株、樱桃(珠)4000余株、大柿树200余株,预计3年内达到百亩种植。不到两年的时间,“秃了一半”的山丰满了,变绿了。

    微信截图_20171127103454

    现在的郁郁葱葱。


     

    不仅如此,在合作社邀请地质专家现场考察和勘探,探明园区所在地地下水贫乏后,投资200万元开挖修建了水库储水。水库长90米、宽26米、深10米,最高蓄水量可达到2.3万立方米,能充足供应合作社的生产经营用水和园区周围山体森林防火的消防用水。

     

    阳光

    城阳

    现代版“愚公”, 坚信秃山必成金银山


     

    “有朋友说,这么多钱干点啥不行,非干这种费力难讨好的活。”山外山农业科技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日包下这个活时,很多人不理解,不少人认为“凡是愚公肯干的活儿,傻子才干”。“幸亏他有其他生意赚点钱,不然这两年也很难支撑下来。”合作社工作人员说。

    微信截图_20171127103502

    现在的郁郁葱葱。


    “要经济,更要生态,要金山银山,更需要青山绿水。”虽然一直以来光投入没产出,但王日仍然坚信,生态保护好了,秃山头一定会变成金银山。“这里的樱桃树明年能结果了,那块葡萄明年差不多能开园采摘了,我们目标是把这里打造成集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农业示范、采摘、人文教育培训等为一体的园区,”站在山顶的王日,望着山下的郁郁葱葱,信心满满的告诉记者。

     

     

     

    来源:半岛都市报城阳新闻

    编辑:肖璐

     

     

     

     

    “爱城阳”手机客户端下载方法:

    扫描下方

    微信图片_20170725160401_副本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城阳电视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