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是第107个国际护士节。从呱呱坠地、生病护理、养老护理直至最后的临终关怀……南丁格尔之灯,几乎照耀你我的一生。在城阳区各医院的不同科室里,护理的感人瞬间每天都在上演。这其中,从ICU里一年弯腰受力达一万多次的“弯腰女神”,到导管室里每天身着15-20多斤不等重防辐射铅衣的“铅衣玫瑰”,对于“坠落凡间”每日守护在旁的“提灯天使”们的那些独特艰辛,我们究竟了解多少?
今天,《城阳故事》将带您走进“神秘”的精神卫生科,走近为病患撑起一片“残缺不全”天空的“精神天使”。
提起精神科,许多人脑海中会浮现这样的画面:有人坐在窗台上想跳楼;有人目光呆滞,步履蹒跚;有人疯狂打砸,十几个人都制伏不了;有人四五十岁,仍将手指含在嘴里……在城阳区第二人民医院精神卫生科,于丽丽每天面对的就是这样的一个群体。
从内心真实的拒绝到尽心执着的坚守
“2009年到2014年初,我是在红岛卫生院输液大厅工作,主要负责为患者输液、换药等基本治疗。2014年3月,我开始进入二医精神卫生科工作。说实话,上学的时候最想进入的是妇产科,对于被许多人持‘有色眼镜’看待的精神科,我同很多护士一样,内心是非常拒绝的。”回忆起最初的想法,于丽丽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的确,苦、脏、累是天下护士共同的职业特点,而“险”却是精神科护理人员才能切身体会并时刻面对的,任何人内心的本能拒绝都无可厚非。但对于曾被病患广泛认可为“打针一点都不疼”的于丽丽,在经历过短暂的心理调整后,便迅速地进入了工作状态,“我喜欢护士职业,从2006年到现在,我不断地去学习进修护理专业,为的就是能够更好地做好这份工作,无论是在哪个岗位上”。
城阳区第二人民医院精神卫生科,是城阳区唯一一个集心理康复、精神疾病治疗于一体的特色专科。现在共有病患42名,护士7名,平均每名护士要分管6—7名病患,作为其中资历最老的护士,四年多的时间里,于丽丽坚守着、奉献着。“摆药、发药、做治疗、打饭维护秩序、看吃饭防噎食、做宣教……精神科的护理工作不仅繁杂,而且要经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来自于社会、病患、病患家属等各方面的心理压力,必须得有足够的耐心,细心的发现,良好的沟通,以及在各种突发情况的应急应变能力,更要全面掌握护理、抢救技术。”于丽丽说。
“神秘”科室的独特艰辛,上一秒是亲人下一秒是“仇人”
“暗示治疗、工娱治疗、行为矫正治疗……精神科的病患一方面是药物控制,另一方面更需要家属的安慰、帮助、体贴,对护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真正做到‘有时去治愈,总是在帮助,常常去安慰’,”于丽丽告诉半岛记者,“强大的内心和自我调节能力只是更高要求的一部分,强壮的体格也是需要的”。
但是,在多数病患为男性的环境下,女性护士即便身体再强壮,经常也会有心无力,“在精神科,病患情绪的不稳定是常态,上一秒还是亲人般的感觉,下一秒可能就会变成‘仇人’。去做生命体征测量的时候被抓住不放,护理过程中不配合,被抓伤、被咬伤、挨打这些不止我,很多护士都经历过。”即便人身安全经常受到危害,即便经常不被病患和家属所理解,于丽丽还是拿出了最大的护理热情去与病患相处。
自己做了好吃的会专门给病人带来,从家里把自己家人的衣物拿来给病人穿,看到病人头发长了、指甲长了亲自为他们理发、剪指甲,遇到病人情绪低落还会给他们买好吃的来安抚情绪,“精神卫生科的病人大多属低保或低保边缘家庭,因需长期住院或服药治疗,家庭比较困难,需要我们去关心。”
精神科的夜间,从紧张恐惧到无微挂念
“第一次值夜班的情景到现在都记忆犹新,太害怕了,在走廊巡视男患者时听到一点响声都会吓到腿软,一身冷汗,只能不断地给自己加油和鼓励。慢慢地与他们相处久了,对他们有了一个全新认识后,把他们当做亲人看待后,紧张和恐惧便没有,有的只是挂念,担心他们晚上睡觉会不会发生意外,会不会没关窗户、没盖好被子着凉。”在于丽丽看来,对于精神科夜间的自然恐惧来自于日常观念的不解,但所有病患都是一样的,只要倾心去付出着自己的爱和关怀,他们便能感受到,“一个诚心的拥抱、一句简单的问候、一个会心的微笑就可以将阳光洒满患者的心田,甚至让希望再现。”
当半岛记者问到有没有想过调换到其它科室时,于丽丽笑着说,“这里需要护士,病人需要护士,他们需要我。”申请去三级精神卫生中心进修,学习他们的护理经验和技巧;自费学习心理咨询师,了解微心理;广泛阅读精神科护理和精神病学书籍……一直在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的于丽丽,在尽心为病患撑起着一片片“残缺不全”的天空。
记者 :高勇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