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法院采用诉调对接新机制 半年官司半天化解
2016-11-22 16:54:17
  •  

      “真没想到,需要近半年的时间打官司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通过诉前调解一上午就解决了,且没有花费任何费用,就拿到了具有法律强制执行效力的民事裁定书,这条纠纷解决途径太惠民了!”这是青岛高新区某公司的十二名员工共同的感慨。

      据悉,近日,城阳法院通过诉前委派调解的途径,将12起追索劳动报酬的案件委派驻立案庭调解室成功进行了调解,并于当日由法官工作室的法官进行了司法确认,赋予了调解协议的法律强制执行效力,切实维护了员工的合法权益,同时也防止了12起劳动争议案件的产生。

      据了解,城阳区法院去年以来着眼于构建诉调对接纠纷多元化解新格局,充分发挥司法的引领、推动与保障功能,统筹诉讼内外纠纷解决资源,健全诉调对接工作程序,努力推动形成多层次多领域化解矛盾纠纷的整体合力,使大量矛盾纠纷有效化解在诉前和初始状态。一年多来共委派委托调解案件1846件,达成协议1261件,司法确认389件,调解成功率近70%

      该院健全完善法院内部诉调对接机制,实现诉调无缝对接。在法院内部,积极适应新收案件不断增长的形势,依托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打造集诉讼辅导、诉前分流、委派调解、立案登记、委托调解、简易审理等多项职责于一体的诉调对接平台。主要做法是:

      一是诉前辅导与诉非分流。设立诉前辅导室,安排一名经验丰富的法官专门负责对诉至法院的民商事及行政纠纷进行过滤、分流和引导。对适宜诉前调解的纠纷,为当事人释明诉讼风险五笔账及诉前调解司法确认快速化解纠纷的优势,积极引导当事人通过诉前调解程序解决纠纷;对适宜诉后调解的纠纷,及时委托相关调解组织进行调解,调解不成功的及时进入审判环节,做到案件能调则调,当判则判。

      二是建章立制与无缝对接。制定诉调对接工作管理规定,成立人民调解工作室、法官工作室与司法确认室,建立起受理—分流—调解—确认—审判无缝衔接的工作流程,坚持全程控制,闭合管理,保证纠纷化解路径清晰、职责明确,让当事人在诉讼服务中心享受到一站式服务,真正做到诉调对接,有序运转。

      三是加强指导与协调联动。完善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对接制度,安排专职法官负责与调解组织之间的衔接工作,对于调解协议及时给予法律上的指导与完善。通过开展人民调解员培训、邀请旁听庭审、提供典型案例等方式,提高人民调解员的法律水平与调解技巧,充分发挥出人民调解组织化解基层矛盾,维护基层稳定的职能优势。

      四是成立团队与简案快办。严格落实省法院关于简易程序适用的有关规定,成立速裁合议庭,对于立案后经审查属于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能够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均先由速裁合议庭办理。自20166月份速裁合议庭成立以来,共审结各类案件150余件,切实提高了办案效率,实现了案件的繁简分流。

      该院依靠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在法院外部积极推动建立区纠纷多元化解中心。立足本职工作,积极加强与区政法综治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推动建立了集统筹指挥、纠纷化解、法律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区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实现了矛盾纠纷统一受理、集中办理、归口管理、依法处理。该中心主要体现四大特点:

      一谓突出功能多元化。化解中心坚持群众需求导向,设立信访接待室、纠纷调解室、仲裁工作室、巡回法庭及法律援助中心,实现了部门集中入驻、业务集中开展、服务集中提供,联动化解矛盾纠纷。群众可以各取所需,选择最合理的纠纷解决途径,有效避免了在部门之间来回奔走,保证了诉求便利表达、纠纷高效化解。

      二谓突出工作流程化。加强职能部门的分工协作,形成受理—登记—分流—办理—结案—回访各个环节无缝衔接的“一条龙”工作流程,确保进入中心的每一起矛盾纠纷,都能找到合适的解决出口,实现纠纷到此为止。坚持“有纠纷、先调解”,对每一起纠纷,均先征询当事人是否有调解意愿,对不同意调解或调解不成功的纠纷,再视情导入行政裁决、行政复议、仲裁或诉讼渠道进行处理。坚持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结果,建立定期回访机制,对纳入化解范围的每一起纠纷,定期进行电话回访,直至案结事了。

      三谓突出运行智能化。坚持互联网思维,开发建设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大数据”平台,横向连接区政法综治相关部门,纵向联通各街道、社区和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实现了矛盾纠纷收集上报、分析研判、办理反馈、督查督办和远程视频调解等“一网通”。通过平台,既可以动态掌控各调解组织的工作进展,及时组织专业力量对基层上报的复杂纠纷进行精准攻坚,又可以对纠纷情况进行多层次、多维度的分析,动态掌控全区范围内纠纷的分布、变化等情况,有效增强了维稳工作针对性。

      四谓突出服务社会化。采取“以事定费、购买服务”的方式,由政府出资,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择优选择一处律师事务所承接政府购买调解服务项目。中标律师事务所负责在中心建设4个调解室,派驻不少于12名专职调解员常驻化解中心,负责调解各街道调解中心上报的疑难复杂纠纷,区直有关单位移送的纠纷,区法院委托、委派的民商事、行政案件以及群众直接来访申请调解的纠纷。全年受理纠纷的数量不少于2600件,调解成功率要求达到60%。调解不成功的,需按照要求固定申请事项、争议焦点、证据材料、当事人地址,为诉讼提供服务。

      该院还实施多方联动,拓展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领域,从源头上减少诉讼案件数量。城阳法院所在的辖区调解组织基础深厚,全区能够做到“哪里有纠纷、哪里就有调解”,把调解作为化解纠纷的第一道防线, 从而从源头上减少了进入诉讼程序的纠纷数量。

      一方面,深化 “三级覆盖”,夯实调解基础。充实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调解组织,区级层面依托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发挥统筹、指挥、调解功能,对基层上报的复杂疑难纠纷,及时分流至各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6个街道均建立调解中心,做好矛盾纠纷登记受理、组织调解、分流督办、办理反馈等工作;每个社区均选配1名素质能力强的首席调解员,随时随地化解纠纷,力争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难事不出区、问题不上交。

      另一方面,加强“四方协作”,前移调解关口。牢固树立“介入越早、成本越低”的纠纷化解理念,积极做好调解工作与市民议事活动、民声服务、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网络舆情监管等工作的有机结合,全方位排查矛盾纠纷隐患,提前预警、及时介入,变“被动”解决为“主动”预防,有效避免了矛盾纠纷激化升级。

      2015年以来,成功介入化解这四条渠道摸排出的矛盾纠纷近600起。与此同时,实施“五调联动”,延伸调解触角。持续深化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有机联动,凝聚化解纠纷整体合力。实施“警调联动”。在区交警大队和10个公安派出所全部成立人民调解室,驻所调解室自去年8月试点,已成功调解治安纠纷900余起实施“诉调联动”。法院建立诉调对接中心,制定诉调对接流程管理规定,将适合调解的民商事案件及时导入调解程序,实现诉非分流。实施 “行调联动”。在纠纷多发的医疗、文化、物业等领域成立司法局统一管理、业务部门专业指导的行业性调解组织,2015年以来,成功调解医疗、版权等纠纷740余起。实施 “访调联动”。通过分类过滤,对适合调解的信访问题先行调解,同时,邀请调解员参与信访事项听证说理和群众公议,用身边人解释身边事。实施 “裁调联动”。争取青岛仲裁委支持,设立仲裁工作室,建立人民调解与仲裁对接机制,相互协作化解商事纠纷。

    来源:青报网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城阳电视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