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引领世界高速列车科技与产业发展的“火车头”
2016-11-29 10:19:33
  • 置顶图片

      “整个检修车间各部门之间分工明确,动车组首先进清洗车间,出来以后,根据不同的检修级别认定,再进行分类处理。动车跑60万公里后需进行三级修,车辆设备配件基本不动,只检修转向架。跑120万公里后需四级修,零部件一部分需要拆。跑240万公里后需五级修,车上相应的重要零部件都会被拆解下来,例如电机、牵引变流器等重要零部件需返回厂家检修。”11月22日,在中车四方股份公司的高速动车组检修车间,公司检修服务事业部副总经理刘英臣饶有兴趣地介绍起了公司新的检修业务。
      据了解,今年9月份,国家科技部和国资委正式批复由中国中车集团和青岛市共同建设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高速动车组检修产业化项目便是其中内容之一。“这是全国首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中心将以青岛为核心区域,发挥中国中车行业引领作用,集聚全球创新资源,在五年计划期内打造世界高速列车科技创新高地和引领世界高速列车科技与产业发展的‘火车头’。”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党委副书记管玉山表示。
      动车“4S店”年检动车600列
      在高速动车组检修车间,记者看到,与平时所看到的正在高速行驶中的动车不同,一组组完整的动车在进入厂房后被进行不同程度拆卸,车间内的检修工人熟练地进行着零部件的拆卸、检修和组装工序。“检修后,需送到厂房进行各项指标实验,如称重、淋雨、编组等。只有通过各项指标实验,动车才算完成了整套检修作业,安全大于一切,我们对动车的检修必须做到一丝不苟。”公司技术工程部副部长姜建东说。
      众所周知,制造高速动车组才是中车四方的主业,而且它是全球高速动车组市场最大的供应商。为何要进军检修产业?“由于动车通常20年更新换代一次,目前尚未进入到大批更新期,因此新造高速动车组业务将步入产能调整期,而相应的检修业务占比将大幅提升。与汽车4S店类似,目前动车行业通常都是‘自家造车自家修’,如果公司的检修能力无法满足自家所产车的需求,那将会把自己的新造能力压缩,相应的,新造动车的市场份额也将随之发生变化。这也是公司顺应供给侧改革,调结构转方式做出的调整之一。”管玉山说。
      根据动车组市场的预测及未来检修趋势预判,中车四方“十三五”期间检修业务的增量预计可达100亿元。为实现动车组检修业务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中车四方去年底启动了高速动车组检修产业化项目建设。2016年,高速动车组检修产业化项目(一期)静调厂房率先完工并投入使用,项目 (一期)新增542台设备全部完成安装调试并投用。至此,高速动车组检修产业化项目(一期)从启动建设到实现全面投产,只用了不到1年时间。加上既有的检修产能,将在青岛区域形成600列/年(8辆为一标准列)的高速动车组高级检修总能力。
      打造世界高速列车科技创新高地
      不断创新,是中国高速列车驶向世界的一把“金钥匙”。
      在中车四方生产线上,记者看到,工艺技术人员和一线工人正在专注地进行着焊接、装配、检测等一系列工作;在交车线上,他们的劳动成果呈现了出来:一列列崭新的高速动车组,如同一条条白色长龙般整齐排列,蓄势待发。“这是中国高铁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中车四方成功研制的中国标准动车组,该动车组在13个技术领域搭建了‘中国标准’,核心技术全面自主化,将成为中国高铁的下一代主力车型。”姜建东介绍。
      在高速动车组领域,中车四方拥有不同速度等级、适应不同运营环境的高速动车组谱系化产品。其中,自主研制的国内首款耐高寒抗风沙动车组,可以满足高寒、风沙等恶劣运营环境的需求,目前在世界上运营环境最复杂的兰新高铁投入运营;自主研制的CRH380A高速动车组,创造了486.1公里/小时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首批三个项目中,中车四方牵头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悬浮项目。
      今年9月份,中国中车集团和青岛市共同建设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正式获批。根据建设规划,创新中心将在5年计划时间内,围绕国家产业技术创新重大需求,加强重大关键技术源头供给,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创新中心将依托中车四方股份有限公司,在城阳区建设整合全球轨道交通领域创新资源的产业集聚区,重点打造 ‘三平台、两中心、一基地’。‘三平台’即面向行业基础共性前沿技术、促进成果转化的高速列车技术与产品研发平台,科研成果产业化平台,大数据与应用服务平台;‘两中心’即面向全球的高速列车产业技术合作、转移与辐射中心,设施先进的国际化轨道交通装备检测认证中心;‘一基地’即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化基地。”管玉山说。
      如今,中车四方股份公司6500人的技能员工中,高级工及以上水平技术人才占70%以上。中车四方在高速动车组领域已获得660多项专利,并主持或参与编制百余项国家和行业标准,成为国内和国际同行业当之无愧的创新“火车头”。
      5年内打造千亿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
      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在我市重点打造的十条工业千亿级产业链中,增速一直居首。来自市经信委的统计数字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完成产值357.7亿元,同比增长13.5%。“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需求萎缩的严峻形势下,轨道交通是十条千亿级产业链中唯一一个增速超过两位数的产业链,为我市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转方式、调结构,起到了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青岛拥有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四方车辆研究所、四方车辆有限公司、青岛BST公司等100余家轨道交通装备企业,同时在城阳区规划布局了83平方公里的轨道交通产业园,聚拢轨道交通装备核心研发制造能力,形成了完整的高速列车及轨道交通装备相关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集群。”城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在位于城阳的青岛轨道交通产业区,高速动车组检修产业化项目、铁路试验线项目两大配套项目同时落地并展开建设。项目建成后,预计能够带动配套产业投资20亿元,配套产业新增产值可达到80亿元以上。
      同时,我市去年出台的《关于加快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快打造集聚度高、系统完整的千亿级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到2020年,全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到2030年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将青岛打造成为国际知名的轨道交通装备研发、生产制造和服务基地。“将重点发展整车制造、关键核心零配件、智能通信装备系统等轨道交通装备重点领域,全面提高本地配套能力、关键技术创新能力和智能化水平,引领带动全市工业加快转型升级。”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说。
      在大企业、大项目的带动下,我市轨道交通装备配套项目纷至沓来、陆续投产,使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全市工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一大亮点。如今,青岛轨道交通产业规模已位居全国前列,成为国家轨道交通装备最重要的产业集聚区,集聚了中车四方股份、庞巴迪、中车四方有限、威奥集团等120多家整车装备及零配件配套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0余家,轨道交通产业本地配套率超过35%。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城阳电视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