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5月28日,在上马街道桃源河畔,“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及其海水稻团队——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和袁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启动了“中华拓荒人计划”,据悉,这是我国首次在五大类型盐碱地上同时进行耐盐碱水稻的区试和盐碱地稻作改良的产业示范,标志着海水稻项目进入了产业化示范推广阶段。
【正文】
上午十点,在位于上马街道的海水稻种植区,现场工作人员郑重从袁隆平手中接过海水稻秧苗并开始大规模插秧工作。此次插秧在新疆喀什岳普湖、黑龙江大庆、山东东营军马场、山东青岛城阳区、浙江温州同时进行,分别代表干旱半干旱盐碱地、苏打冻土盐碱地、环渤海盐碱地、滨海小流域盐碱地和东南沿海新生盐碱地等类型,再加上陕西延安南泥湾次生盐碱和退化耕地的稻作改良,基本实现了“海水稻”对我国主要盐碱地类型的“全覆盖”。
【同期声】袁隆平院士:非常高兴,今年的秧苗长的特别好,长的很健壮,高产有希望,期待(亩产)六百公斤,肯定达的到(目标),好好管理,不要有病虫害
【正文】
作为“中华拓荒人计划”的一部分,城阳区正努力改造桃源河两岸盐碱地,建设未来城市新中心“十里桃源、万亩稻香”的田园综合体,打造乡村振兴新标杆。项目应用物联网、大数据和AI人工智能等基于农业4.0模式的智慧农业解决方案,实现农业产值和土地利用效能的提升,将最终实现“改造亿亩荒滩,增加亿亩良田”的目标。
据悉,在我国的15亿亩盐碱地中,约有3亿亩具备改造为农田的潜力。通过推广种植“海水稻”,让亿亩荒滩变粮仓,一直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一大期待。袁隆平院士认为,如果我国能发展1亿亩盐碱地种植水稻,亩产达300公斤,可增加总产300亿公斤,相当于一个湖南省的水稻总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作用不可估量。从产业角度而言,盐碱地稻作改良以每亩地1万元成本计算,可拉动万亿级产业链,连同产业配套和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创造3-4万亿内需,推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