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理论大家王邦直
2018-04-27 14:15:09
  • 【导语】

    青岛素有“音乐之岛”的美誉,但很多人却不知道,早在明朝时期,这里就曾出现过一位大音乐理论家——王邦直,他所编写的《律吕正声》对后人研究中国音乐史有着巨大的参考价值。而王邦直的子孙则世世代代居住在城阳区惜福镇街道小庄社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庄,了解这位音乐大家——王邦直。

    【正文】

    说到王邦直,就不得不提到琅琊王氏,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名门望族,琅琊王氏不仅培养出书圣王羲之,而且自东汉开始,这个家族一共出现了35个宰相、36位皇后、36个驸马,以及180多位文人名士,明朝时期王氏家族日渐没落,王邦直的祖父、父亲都是州、县一级主管教育的官员。

    今年68岁的王延生是王邦直的直系后人,一直从事小庄社区族谱和社区志的编撰工作,多年来对王邦直的史料进行了全面的收集整理。

    【同期声】 惜福镇小庄社区居民 王延生

    内容:【王邦直是我们小庄的第八世祖,家里是书香门第,注重教育。他上学的时候,考童子试、考秀才就是全县第一名。结果他对科举并不是很感兴趣,而对音律非常感兴趣。在1550年,王邦直那时候37岁,就写了大量的律吕正声。】

    【正文】

    那时候王邦直在河北盐山县担任县丞,类似于现在的副县长。只是在业余时间编写律吕正声,后来王邦直对官场的腐败现象深恶痛绝,曾多次上书朝廷,但始终没有回音,于是愤然罢官,回到家乡即墨,沉下心来完成律吕正声的编写工作。

    【同期声】 惜福镇小庄社区居民 王延生

    内容:【在小屋整整19年,和他的亲家,叫黄作孚,也是即墨黄家第一个进士,我王邦直就写律吕正声,他就校对,校对完了再抄,两个人整整合作了19年,律吕正声六十卷也完成了,他亲家抄完了,也就死了。】

    【正文】

    律吕正声共六十卷,30万字,该书论述了音乐的由来和作用,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自伏羲、神农、黄帝以来的中国音乐发展史。王邦直追根求本,援引浩繁,集历代研究之精粹提出了一整套音律学理论,对于现在来说,是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

    曾在城阳工作的黄钢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同时也是律吕正声一书校对者黄作孚的后人,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开始研究律吕正声,而且还将书中的一段曲谱还原了出来,这就是我们现在听到的《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耳熟能详的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然而在三千年前,它是需要配上曲子唱出来的,而这曲子如何演奏,却早已失传了。

    【同期声】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黄钢

    内容:【鹿鸣是一个简单的叫法,真正的叫法是鹿鸣三章,词是源自于诗经,现在我用的版本是在王邦直老先生的律吕正声的第四十四卷中发现的。当时使用两种谱子记录,一个是律吕谱,一个是工尺谱,我把它用现代的简谱和五线谱的形式译过来了。

    我们中国古代音乐是一部哑巴音乐史,有很多理论文字记载,恰恰在真实、活的音乐方面失传太多,保留的太少,这段音乐足以弥补至少从王邦直老先生所处的明代,经历清,到民国,到现在,这段音乐史的空白,这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古曲。】

    【正文】

    据黄钢介绍,同样已经失传,但在律吕正声中有记载的还有古乐器,例如“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现在我们不用说如何演奏,就连怎样制作“瑟”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所幸律吕正声当中还有样本,不过还需要研究者们慢慢领悟、一点点地复原。

    【同期声】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黄钢

    内容:【我发现这部书内容很丰富,不光是律学,律学是什么,是研究音乐中的标准音高,及音与音之间的音高关系的一门学科,它结合了音乐学、数学、物理学、计量学等等,这么一门综合学科,还有乐学等等学科,里边很多有价值的东西,还有待于我们今后继续发掘,要真正把它发掘出来以后,对当今我们民族音乐下一步发展,古为今用,至少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民族遗产将会有很大的意义。】

    【正文】

    2016年,“王邦直和《律吕正声》”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这位音乐理论大家和他的长篇巨著,还有待后人的深入挖掘、研究。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城阳电视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