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为智力残障人群开启人生之门
2017-09-06 18:08:03
  •  

    【导语】

    近年来,城阳区将教育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超前发展。深化素质教育,不断提升阳光育人水平;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扩充优质教育资源;强化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在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本台将通过一位位普通教师的心路历程,为大家展现全区教育成果。今天播出第一期“特殊教育——为智力残障人群开启人生之门”。城阳区特殊教育中心始建于1996年,学制从学前教育到九年义务教育,并向职业教育延伸。建校21年来,一届届的学生进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他们无不倾注了老师们付出的辛劳,还有社会上下给予的巨大支持。

    【正文】

    上午九点,李安娜正在给孩子们上语文课,今天的教学内容是认识安全标志,与普通学校不同,这个班里的学生年龄跨度非常大,从6岁到16岁都有,由于受到智力发育的影响,这些孩子接受教育的能力也不同,李安娜利用自己总结出的经验,一遍一遍耐心讲解,让孩子们能够完全理解并掌握知识。

    【同期声】 城阳区特教中心教师 李安娜

    在班级中存在着多种类型的学生,有唐氏综合征、多动症,还有孤独症的孩子,在平时的教学中,就需要我们详细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康复,实施个别化教学,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掌握生活技能,为他们今后更好的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正文】

    从教21年的李安娜是城阳区特教中心的第一批教师,在学生面前,她的角色与其说是老师,不如说更像亲人。课上,每一个字的发音,都要讲几十遍、上百遍;课下,她会手把手的教学生使用碗筷、穿衣服、系鞋带,孩子们一点微小的进步都会让她感到欣慰。

    【同期声】城阳区特教中心教师 李安娜

    有时候像上课进行语言训练的时候,有可能进行了很多次,但是孩子老是掌握得不是很准确,那时候会感到有点疲惫,感觉有点着急。但只要看着孩子们每天都有进步,老师这种疲惫也会感到消除,能感到非常欣慰。

    【同期声】城阳区特教中心学生 单昊

    李老师很像我的妈妈。我学会了认字,帮助同学,打扫卫生,非常开心。

    【同期声】城阳区特教中心学生 孟笑笑

    喜欢上学,喜欢上课,上语文课,和同学们一起玩,和同学们一起活动,和同学们一起上课。

    【正文】

    在特教中心的多媒体教室,朱玲玲正在和学生玩认识数字的游戏,这套多媒体系统由城阳区政府投资,新学期刚刚投入使用,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形象地了解数学。朱玲玲也是特教中心建校时入校工作的老教师,这20多年间教学条件的变化,让她无限感慨。

    【同期声】城阳区特教中心教师 朱玲玲

    那时候学校是一个四合院的平房,学校教学设备很简陋,2009年搬入新校,从教学设备、教学资源,给我们老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成长平台,也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好的学习环境。

    【正文】

    在学生面前,朱玲玲更像是“孩子王”,教学楼里搭建的超市、银行、医院、社区等等场景,都成了她每天带孩子游戏的地方,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游戏中体验生活。

    【同期声】城阳区特教中心教师 朱玲玲

    我感觉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游戏为主,与孩子们建立一个友好的朋友关系,让孩子愿意亲近进你,同时在生活场景中学习知识,孩子们学习得会更快、更好、更有进步。

    【正文】

    “让每一个孩子都阳光”是城阳区特教中心的办学理念,建校21年以来,学校软硬件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共有教师41名,专业任课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在校生127名,送教到家的学生57名,学校设有语言康复室、家政室、电子多感官训练室等专用教室30多个,同时还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项目组,引进了沙盘游戏、园艺康复、艺术康复等心理康复课程。这里还承担着国家特殊教育改革试验区、山东省“康教结合”项目实验学校和青岛市多个特教实验班和实验基地等重点项目,将教育与康复、教育与实验相结合,建立“医教结合、康教一体”的教育模式,向现代化特殊教育名校迈进。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城阳电视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