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寺后酿酒有限公司--百年历史传承 祖传酿酒技艺
记者:林沛
【导语】
青岛寺后酿酒有限公司是城阳当地的一家民营企业,它位于夏庄街道寺后社区。企业从1998年成立至今一直传承着祖传的酿酒技艺,生产的老烧锅酒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老烧锅酒传统酿制技艺也被青岛市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正文】
寺后村建于明崇祯年间,因村前有大明寺而得名,清嘉庆年间起,周边就有益隆、广聚、泉盛泳等酒坊,从事白酒烧制,成为青岛的酿酒之乡。而寺后老烧锅酒传统酿制技艺最早要追溯到清末民初的时候。
【同期声】青岛寺后酿酒有限公司总经理 于同刚
我的祖上在清末民初的时候,就开始在青岛当地设立小酒厂,然后就传承我们这个酒的技艺。然后一直之后就在山西汾酒厂我们也做过掌锅,也学过一阶段的帮工。之后回到乡里来,继续开办小酒厂。到了1963年左右的时候,我的老爷爷和爷爷,他们双双被选聘为机场里面军办工厂的酿酒师。
【正文】
经过百余年对酿酒技艺的积累和完善,1998年,于家人在寺后社区成立了青岛寺后酿酒有限公司,继续着对祖传技艺的传承。据介绍,寺后老烧锅酒属于大曲酒,在整个酿酒过程中,制曲、发酵、蒸馏等环节是酿制技艺的核心部分。尤其是制曲环节,有着严格的要求。
【同期声】青岛寺后酿酒有限公司总经理 于同刚
这个大曲是我们酿酒当中最重要的一个发酵剂,它是用我们胶州当地的小麦和豌豆,然后把它做成曲块,//放到曲房里面,经过50度-70度恒温的一个发酵,经过40多天恒温的储存,才能形成这种曲块。
【正文】
不仅是制曲,从选料、粉碎,到入池发酵、蒸馏、老熟,最后再到成品,大大小小十几道工序,寺后老烧锅酒都要严格按照传统工艺进行,酿制的每一道工序都力求做到精益求精,
【同期声】青岛寺后酿酒有限公司总经理 于同刚
比如我们这个出池的过程,我们这个酒糟只有经过三十多天的发酵之后,我们才能出池,时间短了,我们是坚决不能出池的。然后在上锅过程我们也是要求比较严格的,是我们家比较独特的方法。要求是五步,稳、准、增、平、松。上锅的过程要求不能太重,不能太急,要求我们的操作员工要比较细致,比较均匀。来保证出来的酒能比较优质,比较均匀。
【正文】
对历史的传承和对祖传酿酒技艺的坚持,成就了青岛寺后酿酒有限公司近几年的发展,老烧锅酒传统酿制技艺及其制品以青岛夏庄地域为中心,辐射整个胶东半岛地区。2016年,预计销售额1000余万元。2015年寺后老烧锅酒传统酿制技艺还被青岛市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同期声】青岛寺后酿酒有限公司总经理 于同刚
我们想继续传承家族的酿酒技艺,传播好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丰富酒的品种,提高酒的品质。酒的销售立足于青岛当地的同时,也往山东地区逐步渗透。//我们也有往国外市场拓展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