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故事|打拼24年,扛起一个家,撑起一群人,“俗人”商祥春的不俗奋斗
2018-05-22 15:21:59
  • 孙祥远把商祥春当做“偶像”。“她从一个单枪匹马来青岛打工的外地小嫚,到现如今有了自己稳定的服装加工小生意,单凭这一点就足以令我敬佩。而且她把家庭经营得这么融洽,从没听她说过婆婆、妯娌的不好,街坊邻居提起她人人都夸。她还不忘做善事、做公益,虽然她的日子也并没那么宽裕……”商祥春的表哥孙祥远告诉记者。
     
    今年已经是商祥春在城阳打拼、生活的第二十四个年头了。和那个时候许多外来务工者一样,19岁那年,商祥春怀着对“家乡外世界”的期待从老家日照莒县来到了青岛城阳。二十多年来,她在这里打工、学习、开店,在这里恋爱、成家、生子。她忙于事业,但也从未落下对家人的照顾与陪伴,她是好女儿、好儿媳、好妻子、好妈妈、好邻居……现如今,商祥春已经能说一口流利的城阳方言,“现在我妈妈也搬来洼里住了,她年纪也不小了,离得近我照看她也方便。”商祥春说道。
     

    微信图片_20180522125820

    ▲ 商祥春(左)与牛志玉夫妇。

    “命运的安排”
     
    “自13岁开始学习裁缝到如今,自己做服装加工这行有30年了。”商祥春说道,“刚来城阳的时候,我在红埠的一家皮革厂打工,在这期间空闲休息的时候我就在一个服装店帮着做做衣服,这家店的店主就是之后亲自去我莒县老家,把我重新叫回城阳打工的牛志玉夫妇。”
     
    当时,手艺好、干活细心的商祥春一出现便被牛志玉夫妇相中了,“她很有上进心,也爱学习,和其他的打工者不太一样。”牛志玉告诉记者。
     
    “那会儿自己也不要报酬,人家给我了我也没要,觉得有个地方能让自己练练手艺,还顺便管着饭,已经挺好的了。”商祥春笑着说道,“当时牛大哥两口子也想让我留在他们店里长期干,可工厂的同事劝我,毕竟是小店,别不正规再拖欠工资啥的,我也有点儿担心就没去。那年冬天后,我就把皮革厂的工作辞掉了,想着回老家发展。但让我意外的是,年后的一天牛大哥两口子亲自到老家找到了我,叫我去他们店里帮忙,我都有点儿不好意思了,人家这么有诚意,我于情于理都该去帮这个忙。”那年,商祥春也刚20岁,让她没想到的是,这次回到城阳,就再也没有离开。“有时候回想起来,觉得这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商祥春说道。
     
    “当时在牛大哥店里干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店里要改做皮衣,我不太擅长,他们介绍我去了他们朋友在原四方区的一家服装店工作,在那里学习了三年之后,我觉得各方面也挺成熟的了,还是自己干好,于是我又回到红埠,开起了自己第一家服装加工店。”商祥春说道。
     
    大女儿的一封信
     
    27岁时,商祥春经邻居朋友的介绍嫁到了流亭街道兰家庄社区。如今,商祥春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提起两个女儿,她总是一脸的幸福与自豪。“两个女儿都特别懂事,很体谅我的辛苦和难处,俩人都挺‘过日子’。”商祥春笑着说道,“大女儿蓝振庭马上要中考了,八年级时候她常常在班里拿第一名,这段时间有点儿下滑。她画画还特别好,去年暑假时候她课外班的绘画老师教课缺人手,让她帮着当‘小老师’教孩子们画画,结果一个暑假还挣了六百块钱,可把她高兴坏了,回家问我和她爸爸想要什么,要给我们买,我就告诉她得先给奶奶、姥姥打个电话报个喜,先给她俩准备点儿礼物。结果这孩子在网上好一通找,最后给二老买了盒老年人吃的粗粮饼干。”为人父母,孩子懂事便是最大的慰藉,“生活真的很累、很苦,觉得要撑不住的时候就想想这俩孩子,总想让孩子都有学问、有出息,别像自己这样。在这个社会,没有知识、没有文化太难立足了。”商祥春哽咽说道。
     

    微信截图_20180522131504

    ▲ 大女儿入学以来所获得的荣誉证书和奖牌,商祥春一直为她妥善保存着。
     
    “妈妈,您这次的小手术,真的让我感受到疾病离我们很近,我害怕您有一天真会离开我,所以别让自己这么累了,咱好好歇歇,全家人一起出去玩玩,我可喜欢出去玩了,咱今年多去几次海水浴场好不好……”“爸,您说说,您明明也为这个家付出了很多,为什么总在家里板着个脸啊……”谈话间,商祥春从背包中拿出了一封皱巴巴的信。“这封信是大女儿写给我和她爸爸的,常常翻出来看看。去年自己乳腺增生动了个手术,让孩子跟着担心了。”商祥春说道,“当时大夫叮嘱我少熬夜、少生气,可这太难做到了。现在店里修补衣服、洗衣、打板做衣服都干,有时候店里还揽一些服装厂的加工活,而这经常都是‘时间紧任务重’的事,晚上不加班根本干不完。现在做这块的同行也不少,竞争压力也挺大的,如果再碰上一些不讲理的人,确实很堵心。”

    微信图片_20180522132331

    ▲ 商祥春一直把大女儿的这封信放在包里,常常翻出来看看。
     
    “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趁着还年轻多挣点钱,一家老少齐心协力把日子过好。”商祥春说道。
     

    微信图片_20180522130458

    ▲ 商祥春一家,左起分别是商祥春、小女儿、爱人、婆婆、大女儿。

    “婆婆的事情我记得最清楚”
     
    在婆婆眼中,商祥春有时都“胜过儿子”,“儿媳不光为这个家尽心尽力,她对周围邻居也是实实在在地好。”商祥春的婆婆说道,“她刚才说的平日揽的服装厂的活,其实主要是为了让社区里在家没什么事儿的大姨们能挣点儿钱补贴家用,到她手里的钱根本不多,有时候也劝她别这么累了,还不够操心的。”而商祥春却不这么认为,“别看就挣个五六百,但大姨们都很乐意、很知足。有时候没活了她们还会来找我要活,我也觉能帮人家一些,自己也能多少挣点儿,就一直坚持干着。”
     
    在商祥春心中,“婆婆的事情我记得最清楚”。“记得我结婚第一年是她的60大寿。这些年来她总是任劳任怨地为每一个孩子付出着,我看在眼里很感动。婆婆是一个不善言辞的老实人,我对象这点儿也随她。前些日子社区来通知,说街道评选‘阳光家庭’,我跟他们说能不能给我婆婆也评上个‘好婆婆’奖。”商祥春笑着说道,“有时跟对象吵架,我就和他说‘看在婆婆的面子上我才不和你一般见识的’。”
     
    “一家人相处,最重要的就是容忍,不能有计较的心。”商祥春说道,“不可能没有怨言,但得顾全大局才行。”

    微信截图_20180522131907

    ▲ 商祥春家庭刚获得了流亭街道阳光家庭称号。

     
    “少干一点儿都不行”
     
    靠着这些年的打拼,商祥春一家买下了社区的二层小楼,服装加工店在一楼,一家四口生活在二楼。在楼梯旁边的墙上,悬挂着女儿们的绘画作品,一块儿小黑板上右上角写着“距离中考23天”字样,左侧则是商祥春写下的一段“爱的寄语”。“‘中考倒计时’是大女儿自己写的,每天她都过来改改时间。”商祥春说道。在周围人看来,商祥春现在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一家人相处得也十分融洽,两个孩子成绩好、孝敬父母——这该是多少人都羡慕的生活了。可这幸福生活的背后,满含着商祥春十几年来不懈奋斗流下的汗水和泪水。
     

    微信图片_20180522132142

    ▲ 商祥春家楼梯旁的小黑板,上面三幅画都是大女儿的作品。
     
    “记得那时候大女儿刚断奶,我花了几千块钱、用了半年时间去专门学习服装打板,之后就去到了家附近的一家服装厂工作,一开始在车间做管理岗位,记得自己当时还给老板写信,向他反映工厂里存在的问题,比如衣服哪里裁多了、裁少了,制作工艺的改进方法等等,当时老板就说,‘如果咱厂里人都像你这样该多好’。一段时间后自己去了技术部门做打板。三年后服装厂不干了,自己就又干起了老本行,在兰家庄开起了服装加工店。”
     
    这些年来,商祥春说她几乎没怎么好好休息过,“总有一种‘少干一点儿都不行’的感觉。”回忆起曾经吃过的苦、受过的累,商祥春数次落泪,“记得我是2009年买下的这二层楼,连着装修得有个三十万,而当时我手里只有六七万,剩下的钱都是家里人给我拿出来的。从那开始自己真的是‘拼了命的工作’,不敢有一点儿懈怠,终于在2014年前后,把所有的钱都还清了,自己也能稍微轻松一点儿。可同时自己也累了一身病,肩周炎、之前在服装厂干活时落下的静脉曲张……”
     
    微信图片_20180522133048
    ▲ 工作时的商祥春,现在她已经是个有着30年经验的“老裁缝”了。
     
    商祥春说自己是个挺“俗”的人。“钱真的太重要了,可能是之前过紧巴日子过得,让自己至今仍有一种焦虑感。自己从小也一直都在过苦日子、穷日子,总想尽可能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让她们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想让她们有机会去尝试些书本外的东西。”
     

    微信图片_20180522132323

    ▲ 商祥春记录的孩子们所做的“暖心小事”(左),以及她平日所摘录的教育格言。“这是几年前的,之后忙起来这事儿一直搁置着了。”商祥春说道。
     
    做公益,就是“多收两个裤脚”的事
     
    谈话间,商祥春向记者翻看着她在老家当地一个慈善公益群的聊天记录,“我是2016年加入这个公益组织的。直到做公益,自己才发现有些人的生活真的这么艰难,说家徒四壁都毫不夸张,非常可怜人。老家有个小男孩,他爸爸什么都不管,妈妈也离家出走了,去年冬天有次他用家里的锅烧松球取暖,结果还把家里仅存的一口锅烧坏了……当时去看他的时候,自己别提多心酸了。”
     
    其实早在2016年之前的十余年时间里,商祥春便一直在资助老家的一个亲戚,“他年纪大了没人照顾,自己就一直给他送点儿钱、送点儿东西。其实老人也花不了多少钱,我也就是帮着他解决点儿基本的生活需求,让他能吃上顿饱饭。”商祥春说道。
     
    据了解,2016年商祥春和丈夫回老家资助了14个困难家庭,“也都是能做到的,也没啥特别的。现在我经常委托组织给这些困难家庭捐款。我手头其实也不宽裕,每次就十块、二十块钱,尽点儿自己的力就行。平时也告诉自己,只要多收两个裤脚就能把这块儿钱余下来了。记得去年12月份时候组织大家伙儿进行遗体捐赠,我当时很想签署捐赠协议书,但由于我常年都在城阳,工作人员建议我在城阳办理就行。但这些段时间一直忙着,没专门联系过,如果之后有这样机会,我一定毫不犹豫地报名。”
     
    女儿也很支持商祥春献爱心、做公益,“前几天她还告诉我,‘妈妈,等我考上大学,能干活了,挣的钱也拿去做公益’——我的言行能给孩子带来些正能量,我也倍感欣慰。”商祥春说道。
     

    微信图片_20180522130454

    ▲ 商祥春一家。
     
     
    来源:城阳文明办
    编辑:刘震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城阳电视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