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故事|“妈妈,对不起,我又起晚了”
2018-05-16 13:20:50
  • 他是一名有着16年教龄,连续14年担任毕业班班主任的化学老师,她是一名有着20年教龄,连续17年担任班主任的英语老师;他是青岛市教学能手、山东省优质课二等奖老师;她是城阳区第二届名班主任工作室预备成员、城阳区教育系统三八红旗手;他和她因教书育人而结缘,从相识、相知到相爱、结为夫妻,为着共同的理想奋斗着,工作中相互学习、相互配合,生活中相濡以沫、比翼齐飞,他们就是城阳区第四中学的一对70后夫妻——张勇健和于丽平。

     于丽平在上课。

    “饭桌上谈得最多的是学生,总有说不完的话”

    “你们班的小明化学成绩最近进步不少,蛮有潜力的。”

    “是,思维灵活,是个聪明的孩子,就是英语底子有点差,需要好好补补。”

    “那你就给他加把劲,中考应该还能上个台阶。”

    张勇健在上课。

    刚刚下班的张勇健和于丽平夫妻俩,正匆匆忙忙的赶往儿子学校,去接在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一路上,俩人的话题就没离开班里的学生。“很多人说,老师讲一天的课已经说了那么多话,回家就不喜欢说话了,我们俩相反,”于丽平说,“我们俩饭桌上谈得最多的是学生,一聊起学生来,总是有说不完的话。”今年是学校的“质量提升年”,学校要求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学校要求所有老师都要动起来,再学习,再研究。”于丽平说,这几天晚上,她俩一直在交流“后进生的转化”。

    “班主任作为一个特殊的教师群体,不仅要教学好还要管理引导学生,有些时候光靠勤奋工作不一定能带好一个班级。”在连续带了14届初三的张勇健看来,做好一名班主任,“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处处揣摩学生的心里,观察学生的动向,讲方法讲策略。”这跟于丽平的看法异曲同工,于丽平担任班主任17年,始终认为“真正的教育需要我们付出真爱,只有用‘爱’去对待,才能收获学生的‘爱’。”俩人在工作中渐渐摸索出了一套各自的班级管理模式。

     

     

    张勇健在辅导学生。

    张勇健不拘小节,像个大哥哥,他引导学生不要斤斤计较,一切为学习服务的思想,“去掉一些杂七杂八的想法,学生的思想就会更纯粹。”他的班级管理更倾向于引导孩子自主学习。于丽平严谨心细,像个知心姐姐,她善于用照相机抓拍学生们的闪光点,捕捉学生们进步的瞬间。她的班级管理更倾向于自主管理、班主任重点把控的模式。“这些年我借鉴了她的自主管理模式,班级里的自习习惯有了很大改进,班级平均分有了很大的提高。”张勇健禁不住对媳妇儿的管理模式点赞,于丽平也坦言道,“我也借鉴了他的思想引导法,班级里的优秀学生也越来越突出。”夫妻搭档,比翼齐飞,俩人的相互学习促进了各自班级管理的提升,每年班级的教学成绩都走在前列,多次被评为青岛市优秀班集体。

     下午放学,学校里经常就剩儿子自己一个人了。

    “没有大家小家之分,儿子和学生都是我们的孩子”

     

    “那就是我们孩子,又剩下他自己了。”离着校门很远,就能看到一个男孩孤零零的等在门口,脚下踩着个足球, “我们俩接的晚,小时候经常就剩他自己在操场上溜达,后来干脆就让他练足球了。” 张勇健夫妻俩没有老人帮忙带孩子, 从儿子上幼儿园起都是自己在带。“经常全校就剩下他自己,天暖和还行,冬天天都黑了,起初门卫还经常批评我们,说哪有你们这样的家长,天这么冷让孩子自己在这,就不能早点来接,后来次数多了,门卫都习以为常了。”

    初中的学生到校比较早,尤其是坐校车的学生,上完一节早自习后在学校吃早饭。“作为班主任,需要时刻靠在班级里。”这些年来,张勇健夫妻俩都是不到六点半就到学校,儿子也跟着一起早早到校,“每天早上不到六点就被叫起来,朦朦胧胧地陪着我们盯早自习,结束后我俩其中一个再送他去上学。”于丽平回忆说,“儿子小时候觉多,早上睡得正香的时候生生被叫起来,肯定会哭闹,我就告诉他,爸爸妈妈班里还有很多大哥哥大姐姐在等着那。渐渐得儿子懂了、理解了,有时起晚了睁眼第一句话就会说:‘妈妈,对不起,我又起晚了。’”

     

    于丽平在辅导学生。

     

    为了不影响学生注意力,张勇健夫妻俩总是让儿子待在走廊里,等到学校餐厅开门,让儿子自己去吃早饭。“有人说我们是舍小家顾大家,其实我觉得没有大家小家之分,儿子和学生都是我们的孩子。”于丽平说道,“儿子和学生之间相互积极影响,学生们看到这么个小不点都能坚持早早到校,学习更卖力,儿子看到大哥哥大姐姐早起学习,看到爸爸妈妈努力在工作,也越来越懂事了。” 

     

    儿子一天天变得懂事、独立起来。

    接上儿子,张勇健夫妻俩又匆匆忙忙地往家赶,做饭、吃饭、收拾卫生,儿子做作业,夫妻俩备课,早睡、早起,又开始新的一天。“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这是张勇健和于丽平夫妻俩的真实写照,“四中老师都是这样,有很多‘老黄牛’,我们俩做得还不够,”他俩始终觉得自己很平凡,很普通,但是很幸福,“在平凡的岗位上,我们只有辛勤的工作,不断的奋进,才能对得起家长的信任、社会的期望,才能奋斗出幸福。”



    记者 李倩倩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城阳电视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