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故事|“沙沟糖球”传承人李顺范:一个手艺人五十年的坚守
2018-04-08 10:09:21
  • 微信截图_20180404135636

     

     

    提起沙沟糖球,它是不少城阳人难以忘怀的老味道,这门老手艺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也被列入城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日,记者在夏庄街道李家沙沟社区寻找到了“沙沟糖球”的传承人李顺范,记录下了这位老手艺人的故事。
     
    每逢农历三或八,是夏庄街道的源头集。李顺范总会一大早来到集市,摆起摊位,开始蘸糖球。

    微信截图_20180404135844

    【现场】 
    俺是早晨赶集,一般六点半多钟起床,吃完饭开着三轮车拉着上集。七点半多钟开始蘸糖球,能卖到十二点多钟,下午就不干了。
    【现场】
    怎么卖的?五块三根。
    【现场】
    这个山药多钱一个?两块一个。三块俩。等等等等,爷爷给你装着。
     
     
    微信截图_20180404135648
     
    李顺范今年67岁,是“沙沟糖球”传承人。从事糖球加工制作已经快50年了。
     
    【现场】
    俺赶集都赶附近些近便集,夏庄、曹村、惜福镇、源头、古镇集,这五个集天天赶。我卖这个糖球时间比较长了,到现在得四十多年了,将近五十年了吧。经常赶着周围的集,他们都认识。我们这个山楂是当地自己的,自己种的,这个山楂口感好,酸甜。
     
    沟糖糖球的制作技艺是城阳夏庄李家沙沟社区的传统民间手工技艺,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清朝末年,李家沙沟社区家家户户种植山楂树。果子生吃太酸,吃不多也卖不动,于是便创造了穿串蘸糖制作的吃法。

    【现场】
    出门

    “沙沟糖球”传承人  李顺范  
    这个村以前干糖球基本上可以说每家每户吧,全村基本上家家干。以前干一天活儿,才挣三四毛钱一天,为了这个日子过的好点,吃的好点,就开始卖糖球,我从十五六就开始干,就开始卖糖球了。
     
    【现场】
    洗山楂
     
    “沙沟糖球”传承人  李顺范 
    我父亲在自行车厂上班,那个时候家里姊妹们多,生产队收入也很低,那会儿我还小,冬天没别的事干,就跟他们学着蘸糖球卖。那个时间蘸糖球不跟现在这个样,用点糖块洗洗,糖水一洗,拿着出去卖,那会就卖几分钱一根,三分五分。从十五六开始卖糖球,一直卖到现在没停下,每年干。
     
    微信截图_20180404135726
     
    李家沙沟靠近崂山水库,种出的山楂个头不大,但是品质非常好。每年霜降前后采摘,元旦至清明期间制作的糖球口感最好,肉绵、酸甜可口。传统制作的糖球,用竹签将山楂穿成串,讲究横切果子,用刀尖挖去中间的果核,这样果肉没被挤压不易变质,保证了最佳口感。
     
    “沙沟糖球”传承人  李顺范 
    下午回来把山楂洗出来赶紧晾上,到晚上开始串,干到晚上十一二点。我卖糖球也没牌子,也没挂出个牌子来,上面写着哪里的糖球,俺李家沙沟,他们都认识,王哥庄那边离着都六十多里路,去了就有认识的,沙沟糖球。
     
    微信截图_20180404135706
     
    一口深点儿的铝锅,倒上水,放入白砂糖和芝麻,猛火熬制十多分钟,原本稀薄的糖水开始变得焦黄黏稠,不断地翻腾出裹挟着芝麻香的“泉眼”。熬糖是制作冰糖葫芦的关键步骤,火候很微妙,有时候差一点,糖面酥脆的口感就会不一样。火候大了,糖会脱水炭化,影响口感和外观;火候小了,水蒸发得慢,蘸出来的糖球就会粘牙。这锅糖浆,李顺范用竹签试了三回,才让他满意。他说,山楂、白糖、芝麻,样样不能马虎,差了一点儿,味道就不一样。
     
    “沙沟糖球”传承人  李顺范 
    咱传承这么多年,还是老口味,很多人还喜欢吃这个糖球,一是当地山楂,再熬糖掌握的火候也不一样,质量有保证,用料咱是用良心做事,没有任何添加剂里面,俺熬这个糖不像别的加柠檬酸,俺从来不用这个,口感好,甜、脆。
     
     
    微信截图_20180404135718
     
    蘸糖球也是一门手艺,凭的是手感和经验。将锅倾斜,把一串糖球在锅中一转,顺势提起搁到光滑的白铁面上,每一颗山楂都均匀地包裹上了一层晶莹剔透的糖浆,点缀着粒粒白芝麻,鲜艳欲滴。静置冷却一会,便可以从平板上起下来。这外面酥脆甜美,里面鲜嫩带酸的“糖葫芦”,每每看到,总能引得路人咽口水,买上一串解解馋。它也成了北方集市上,人们最爱的小吃之一。
     
    市民 栾先生
    他糖球还是老味道,又甜又香,大伙儿都来买,我每个集来买,一次多了不买,买一根两根。
     
     
    微信截图_20180404135738
     
    糖球成为民俗文化的一个代表,老少咸宜。在冬日的街头,挑一串果肉饱满的糖球,嘎巴一口咬下去,酸得人只挤眉头,可又甜满了心头,这成了冬日里特有的情趣。
     
    “沙沟糖球”传承人  李顺范 
    我这一亩多地(产)四五千斤,以前都能买个七千多斤。到现在卖的少了,剩没几户卖的了,主要是这个山楂便宜了,不管俺村还是外村,他们都不爱种了。砍山楂树就这几年砍的多,它不如种别的。你要是都不干,往下就没有干的了,为了咱李家沙沟糖球,咱不能让它以后没干的,所以我让我儿子也跟着我学着干。
     
     
    微信截图_20180404135750
     
    李顺范说,他这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就是学会了蘸糖球的手艺,养活了一家人。如今,他的儿子李建朝又接棒父亲的技艺和营生,在摊位上还添加了新品种,但李顺范仍不忘叮嘱儿子,认认真真做事,老老实实做人。这既是糖球艺人们对传统技艺的继承和发扬,更是一种文化的坚持——只做最好的。
     
     
     

    记者:张晓燕

    编辑:肖璐

    “爱城阳”手机客户端下载方法:
    扫描下方

    微信图片_20170725160401_副本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城阳电视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