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故事|走进阳光传播者 山村“120”徒步行医五十载——宫象贵
2017-08-03 10:32:00
  •  

     

    微信截图_20170803102409

     

    “有病人需要咱,咱就不能不管。”这是宫象贵常说的一句话。南屋石是城阳夏庄东南部山区的边缘社区,宫象贵就是这里的乡医。

    行医近50年来,宫象贵几乎常年无休,不是在看病,就在背着药匣子去看病的路上,最多曾经一天出诊近20次,走20多里山路。他说,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居民们的健康,只要有能力,会一直留在山里为大家伙服务。

     

    微信截图_20170803102001

    背起药匣子,宫象贵又准备出诊了,妻子刘丽英将丈夫送到门外。

     

     

    传播

    阳光

    常年无休

    药匣子用破五六个


     

    拿着血压计、血糖仪,背起药匣子,7月27日上午10点钟,宫象贵又出发了……沿着卫生室门前的崎岖小路,一直往下走便是郝大娘家。郝大娘今年已经98岁,行动不太方便,宫象贵每周至少一次上门为老人做基础检查。“血压挺好的。”宫象贵说道,听了他的话,老人的家人心里踏实许多。近11点钟,宫象贵背着药匣子又来到杨大爷家,杨大爷几年前因脑梗塞瘫痪在床,也成了宫象贵重点上门服务对象,量血压、测血糖,做完一系列检查,进行完用药指导后,宫象贵才折回卫生室。三伏天,又临近中午,宫象贵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

     

    微信截图_20170803102601

    宫象贵上门给行动不便的人做基础检查。

     

    提起宫象贵,村里村外人几乎都知道这个为大家服务了近50年的乡村医生。夏庄南屋石社区地处石门山西麓,是夏庄街道东南部山区的边缘社区。由于当时村里缺医少药,需要有人为村里人服务,宫象贵便学起了医,当起了乡村医生,那一年,宫象贵才18岁。近50年来,宫象贵可以说常年无休,不是在看病,就是在去看病的路上,光药匣子就用破了五六个。

     

     

     

     

    传播

    阳光

    随叫随到

    曾一天走20里山路


     

    “宫大夫特别有责任心,工作没白没夜的,随叫随到,有时凌晨两三

    点来找他上门看病,他从来没有犹豫过。老母亲七八年前因为脑梗塞不能走路,宫大夫每周都去看一次,现在老人恢复不错,已经能下地走路了。”居民刘先生说。


    微信截图_20170803102610

    三伏天里,出诊的路上衣服很快被汗水打湿。

     

    山路不好走,可宫象贵却为了大家的健康走了几十年,有时候一天出诊近20次,光山路就得走20多里。“以前没电话的时候,大家都上门来叫我出诊,不管白天还是晚上。人家里要没急事,能来找我?”宫象贵说,“大冬天的夜里刺骨得冷,从暖和的被窝出来很难受,但有病人需要咱,咱不能不管。”当半岛记者问道这些年磨破多少双鞋时,宫象贵只是不好意思地笑笑。

    微信截图_20170803102618

    宫象贵上门给行动不便的人做基础检查。

     

    行医这么多年来,宫象贵有许多难忘的经历。有一年除夕夜里,家家户户准备吃饺子的时候,突然有人急匆匆跑来找他去看病,宫象贵二话没说,背起药匣子就往病人家中赶。“也真是赶巧了,这一晚连着去看了好几个病人,等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了,过年的饺子也没赶上吃。”

     

     

     

     

    传播

    阳光

    放心不下居民

    坚持留在山里



     

    宫象贵今年已经65岁,他和妻子刘丽英因工作结缘,两人是南屋石唯一的医生,目前为社区1500多人服务,居民们离不开他们,他们更离不开居民们,哪家在哪,谁家什么情况,都在宫象贵脑子里。夫妻俩分工明确,通常一个看病、出诊,一个拿药、管理。

    微信截图_20170803102628

    去看病的路上,山路难走,宫象贵却步伐轻快。

    “如果我们不在这了,大家伙平时有个头疼脑热的看病就不方便了,实在是放心不下。”宫象贵说,他的孩子觉得父母年纪大了,工作很辛苦,希望他们退休歇着。可他们夫妻俩却为了居民们坚持留在山里,直到干不动为止。 

     

     
     
    来源:半岛都市报《城阳新闻》全媒体记者 张彤
    编辑:肖璐

    “爱城阳”手机客户端下载方法:

    扫描下方

    微信图片_20170725160401_副本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城阳电视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