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叫牟孝强,1968年生人,是惜福镇街道的一名老干部了。
他说,机关干部就是一把伞,他要做好这一把伞。
2006年,傅贾路还只有4米宽。对,一开始,这是个修路的故事。其实他故事很多的,当过两个村的书记,干了部门长,拿过三等功,还能连续十几年考核优秀。但他总摆摆手说“这都不重要”。
修路那年,他家房子着火了,要重新修筑,他也说,不重要,就毅然站在了修路一线,他牵头。那年参加修路的人那么多,要问那个是他,一定会有人告诉你,“喏,那个像婚车一样的车就是他的车,哦对,不一样的是婚车前盖子上是鲜花,他的车前盖上总有一些苹果、葡萄和蔬菜,那都是村民心疼牟主任,送给他的。”修这条路,道路规划筹措时,各部门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拆迁腾地时,他磨破了鞋,说干了嘴;路基建设时,他跟班干,盯质量,没日夜。路建好了,人黑了,瘦了,家里的房子也一拖再拖,妻子和孩子就一直住在出租屋里。留下了家人的埋怨,却得到了百姓的称赞。
他一定是过年过节收到祝福短信最多的人,因为不仅仅有亲人同事朋友送来祝福,还有一些仅几面之交甚至都不认识的人发来信息。“牟主任,祝你新年快乐,明年我还要去惜福镇干活!”这些“陌生人”是农民工。2015年春节,兰婷组织工地因甲乙双方纠纷导致江苏籍60多名农民工工资没能兑现,360多万。工友们情绪激动,牟主任非常着急,农民兄弟苦干了一年拿什么回去过年,处理不好会引发群体事件,个别激进的,会引发特殊案件。屋漏偏逢连夜雨,年前他腰肌劳损严重,他说,不重要。就忍着腰伤顶着寒风,坚持游走于甲方和总包方之间,积极协调筹措资金,并多次到即墨总包方协助讨要,整整四天四夜,终于让民工领到钱,欢欢喜喜回家过年了。而他呢,忍着疼痛,才默默走进医院,那个年啊,就那样在医院里过了。他的心是那样柔软,还有一件事,你可能不相信,红岛建筑公司欠松树庄民工5万元,民工家里急需要钱看病,公司一时拿不出钱来,双方矛盾激化,他从自己工资卡中先拿出5万块钱解决了问题,民工拉着牟主任的手语无伦次:“牟大哥,谢谢你,真的谢谢你”。牟主任说,“民工的事就是我自己的事情,我的手机号对农民兄弟全都公开的,24小时不关机,随时接听!”城建办的大门总是大敞着等待来寻求帮助的工人。问问在惜福镇的民工,为啥都愿来惜福镇干活,他们会告诉你,“有咱牟主任,咱没怕过拿不到钱!”
在细碎的时光中守望使命,以奋斗的精神拥抱生活。他每天都像第一天来上班一样,7点来到岗位上。自2012年来到城建办,每天早上都开车沿街道主干道、工业园绕行一周儿,看看有没有损坏的井盖。
我问他,“您这样天天靠在工作上,家人不会抱怨吗?”“抱怨啊,肯定是有的……”他的眼眸里突然闪过一丝明亮,随后又黯淡下去,眼神飘向远方……
那天,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地下,难办的事,就像一个个雨点,滴落在他的心上。我仿佛看到那工地上满是疲惫的双眼,仿佛看到那协调讨要工钱的坚毅神色,仿佛看到那总是拿出自己的工资补贴民工的关切眼神,仿佛看到一日日伴着第一缕阳光,跟每个井盖儿问好的仔细目光……雨滴落下,就像那无声的付出,不知道那发生了多少故事的日夜,不知道那不能说话的诊断书嘱咐了什么,不知道在那一遍遍的斡旋中有过多少委屈……就像那水滴荡漾起一圈波纹就消散了,然后撑起雨伞就冲进风雨里。
我疑惑着,跟牟主任交流的时候,他说,“我并不重要,我们办事处代表的是党、是政府,就像一把雨伞,你不为别人遮风挡雨,谁会把你举在头上?就像一双雨鞋,老百姓把希望寄托在你那儿了,你还管什么雨里泥里!”
我终于明白了,他不是不重要,他是我们党的脊梁。
来源:阳光城阳
编辑:刘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