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故事:城阳一家四口签捐献遗体志愿书 其中有一位老熟人…
2017-05-12 11:09:21

  •  

     

     

     

    a1

    故事

    一家四口签捐献遗体志愿书

     

    去年10月份,家住城阳上马北程社区的孟凡彬赴济南捐献造血干细胞,7个月后,他再次联系城阳区红十字会,主动要求签捐献遗体志愿书,不过这一次是一家四口,除了他自己外,还有他的妻子和父母。

     

    今天上午,城阳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来到孟凡彬的家中,为一家四口办理了遗体捐献登记。

     

     

     

     

     

    现场:一家四口集体签志愿书

     

     

     

    一周前,城阳区红十字会接到一个电话,是城阳区上马街道北程社区的孟凡彬打来的。对于他工作人员非常熟悉,7个月前,还曾一起赴济南捐献造血干细胞。


    电话中孟凡彬表示,要捐献遗体器官。“对此我们并不意外,因为很早以前他就表达过这种想法。”工作人员说,不过听他说完后,还是有些意外,因为这次要捐献的竟是一家四口。

    a2

    区红会工作人员(右二)向一家人介绍志愿书填写事项。

     

    昨天上午,区红会工作人员到来时,孟凡彬和母亲已等在家中。孟凡彬说,父亲在一家企业食堂工作,为了办理这次捐献手续,特意向公司请了假,正在往家赶的路上。妻子本来请假在家,上午突然接单位电话,因有急事临时离开,临走前还嘱咐孟凡彬代签志愿书。

     

    说话间,孟凡彬的父亲孟庆国赶回家中,他告诉工作人员,自己只上过三年学,担心填错了内容,夫妻俩希望委托儿子填写志愿书。根据父母和妻子的意愿,孟凡彬用笔在志愿书“捐献意愿”一栏上的“全部”打上勾,最终孟庆国和老伴在志愿书上各自签下自己的名字。 

     

    讲述:父亲提出全家人响应

     

     

     

    捐献遗体是由父亲先提出来的。”孟凡彬说,三四年前,在一档电视节目中,父亲第一次接触遗体捐献,后来的一次聊天中,父亲说,等自己去世后,要求儿女将遗体捐了,用作医学研究,这样既可以省去儿女的麻烦,说不定还能救人。


    一家人生活在农村,当时很多亲友不理解这种做法,孟凡彬没有立刻答应父亲。孟凡彬的顾虑并不是空穴来风,记得去年捐献造血干细胞时,很多亲朋好友都提出反对,自己赴济南捐献时,甚至有好友非要开车将他接回来。捐献结束后,看到孟凡彬健健康康回家,加上媒体的报道,亲友们才打消了这种偏见。

     

    不久前,父亲再次提出捐献遗体一事,有了前一次捐献的经历,这一次得到全家人及亲友的认同。“说实话,开始妻子也有些顾虑。”孟凡彬说,她担心自己的父母抛不开以前的老观念。


    爸妈都捐了,咱还有啥可顾虑的?”孟凡彬劝慰妻子。“你捐吗?”妻子问,“当然了!”“那我也捐!”说完夫妻俩相视一笑。更让孟凡彬开心的是,岳父母也很支持夫妻俩的决定,于是就有了一家四口申请捐献的一幕。 

     

     

    声音:父母对他影响很大

     

     

     

    a3

    孟庆国仔细看着老伴在志愿书上签字。

     

    父亲孟庆国今年61岁,年轻时种过地、从事过建筑、开过车。他告诉记者,从电视节目中得知,很多名人都捐献遗体,后来自己想了想,去世了尸体就火化了,还不如捐出去,说不定还能救人,也给儿女省了麻烦。

     

    说起对儿子的教育,孟庆国说,自己没太多文化,也没有刻意嘱咐儿子从事公益,老两口对儿子从小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千万不能做坏事”。


    记得儿子刚毕业参加工作那会儿,连续两三年,很少给家里钱。倒是有一次,孟凡彬跟母亲要了6000元钱,事后才知道,儿子早就参加公益团体了,这些钱是为了救助一名患有白血病的大学生。


    只要儿子做好事,我们就不会反对。”母亲姜邵娟说,所以这次老伴提出捐献遗体的想法,她第一个支持。

     

    他们一家都是老实人,邻里关系处得也很好。”北程社区居委会副书记孟宪铁说,孟凡彬捐献造血干细胞也离不开家庭的影响。虽然他现在成了村里的“名人”,可捐献之初还是遭到不少人的反对,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但有了他父母的支持,孟凡彬才没有了后顾之忧。

     

    看到小孟健健康康地回家,村里人的误解消除了,他从济南回来那天,好多人都去看望。“能救人,好样的!”现在村里人说起孟凡彬,个个竖起大拇指。对于这次孟庆国和儿子申请捐献遗体的事,居委会并不感到奇怪,可没想到的是,竟然是一家四口一起捐。 

     

     

    说法:一家四口捐献城阳首例

     

     

     

    城阳区红会工作人员说,2017年以来截止4月底,青岛市实现造血干细胞捐献3例,遗体捐献33例,角膜捐献85例,器官捐献50例。其中城阳区实现造血干细胞捐献1例,捐献遗体3例,捐献角膜1例。


    以往的器官捐献者中,以孤寡老人较多,还有父母替生病的孩子登记的,集体登记的也多是夫妻俩,而一家四口集体捐献的尚属首次。

    a4

    孟凡彬替妻子代签捐献志愿书。  

     

     

     

    幕后:生活中他乐于助人

     

     

     

    采访中城阳红会工作人员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去年10月份,孟凡彬捐献完造血干细胞从济南回来后,和广大造血干细胞志愿者达成了一个约定:今后凡是青岛的志愿者到济南捐献,他都会免费邮寄一箱矿泉水,如今已有3名志愿者受益。


    当时在济南住宿时,喝的都是烧开的自来水,感觉有些不适应。”孟凡彬回忆说,捐献者最重要的就是保证身体状况,遇到水土不服就麻烦了,所以当时才有了这个想法。如今在孟凡彬的带动下,他的妻子和单位的多名工友也都有了参加造血干细胞采样的愿望,并已经和区红会取得联系。

     

    除了捐献造血干细胞和捐献遗体器官外,生活中孟凡彬也一直乐于助人。2003年,他就加入了青岛绿飘带志愿者协会,先后12次参加无偿献血,献血量近5000毫升。参加志愿活动30多次,为孤寡老人等生活困难群体提供帮助。仅仅近两年,他资助生活困难群众的资金就超过万元。

     

    目前孟凡彬在一家装饰公司上班,这是一家他和朋友合伙开的公司,没有工程的时候,时间上比较自由。“能帮助人是好事,而且我有充足的时间。”孟凡彬说,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能给孩子树立个榜样。 

     

     

     

    新闻链接
    岛城第6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孟凡彬今年30岁,2005年12月,刚满18岁的他就参加了造血干细胞采样,成为一名志愿者。“当时没想那么多,看到媒体上经常报道,尤其是谢振华捐献成功的事例,让自己有了强烈的捐献愿望。”孟凡彬说,只是那时年龄还小,达不到捐献的资格,直到年满18岁。

     

    采样前,父母起初有些顾虑,因为他们不了解,担心捐献会影响儿子的身体。“其实很简单,跟献血差不多!”最终孟凡彬还是说服了父母。经过高分采样、体检,最终确定与一名白血病患者初配成功。

     

    去年8月份,距离孟凡彬采样已过去11年,他终于接到城阳区红会的通知,将赴济南实施捐献,捐献日期初定10月26日。由此他也成为岛城第67例、城阳区第10例捐献者。“接到通知的那一刻,我很兴奋,11年后终于圆梦!”孟凡彬说。

     

     

     

    消息来源:城阳新观察

    编辑:李铭纯 

    “爱城阳”手机客户端下载方法:

    扫描下方“爱城阳”二维码 

    城阳大大大大二维码_副本_副本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城阳电视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