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所处的位置: 首页 > 热点栏目 > 城阳好人榜

城阳故事|一个人的心愿,一家三口来实现,他们的故事感动整个青岛…

 

 

核心

提示

还记得那个马卿吗?今年1月16日,城阳区红十字会迎来一家三口,独生女马卿和父母一起登记捐献遗体。随后,马卿被评为1月份“城阳身边好人”。“我只是做了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马卿说,让她最高兴的是,自己的行为让很多人第一次认识了器官捐献。

 

d522d31

马卿和父母在一起。 王涛 

 

回放:一家三口相约登记捐献

 

今年1月16日上午9时,城阳区红十字会迎来一家三口。“我们都是来登记捐献遗体的!”说话的是女儿马卿。“几天前,她就电话预约了,但一家三口同时出现,我们还是有些惊讶!”红会工作人员说。


以往的器官捐献者中,以孤寡老人较多,还有父母替生病的孩子登记的,而集体登记的多是夫妻俩,2011年以来,一家三口登记的这还是第一例。

 

马卿是家里的独生女,32岁的她在交运莱西分公司上班,父亲马延武和母亲张新美都是普通公司员工,如今已退休在家。


“其实,这个想法我大学毕业时就有了。”马卿说,自己学的是医学专业,知道医用人体器官难求,更知道捐献眼角膜可以给别人带来光明。可是从2005年毕业至今,10几年来,由于担心遭到反对,这个想法她一直没告诉父母,直到年前和父母的一次偶然聊天。

 

“等我们老去,身后事一切从简,如果可能就把遗体捐了,或者把骨灰洒向大海。”父亲马延武说。父亲的话让马卿异常激动,憋在心里的想法终于说出来,让她没想到的是,父母不仅同意她的想法,还主动要求一起捐献。


探访:父亲戏称女儿早有“预谋”

 

马卿的家位于城阳华城路三小区,记者到来时恰好赶上她在家休息。“因为不了解,以前从未想过捐献,如今看来,这丫头早有预谋。”看着女儿马延武说,父亲的话引来马卿哈哈大笑。


马延武说,女儿上大学时,经常回家讲一些医用遗体的事,因为她学医,起初夫妻俩也没多想。上班后,女儿又经常说起器官捐献的事,直到后来从媒体上看到谢振华捐献造血干细胞,夫妻俩对此才有了初步认识。

 

而真正有捐献的想法,还是因为看了一则报道,说是一个小女孩因为没有合适的眼角膜,5年不能手术。所以和女儿聊天时,才有了那番话,不过现在回过头来想想,其实女儿一直在通过各种方式,试图让夫妻俩接受捐献这件事。

 

马卿最初的担忧不是空穴来风。“你这个年龄怎么就想这些事?”“你是不是疯了?”和身边的同事、亲友交流时,马卿时常会听到这样的话。


“你怎么想的,想想都害怕!”登记捐献后,路上遇到熟人,还会有人这样问马延武。“人死了,遗体也没啥用,不如捐出去,还能给社会做点贡献。”每次马延武都这样说。

 

 

后续:最高兴更多人关注捐献

 

154b244

1月16日,马卿的母亲在登记表上签字。 王涛 摄


“比起那些助人为乐、救死扶伤的好人,我只是做了一件小事。”马卿说,有些人不理解捐献,是因为不了解,主要是一种心态问题。事迹被早报报道后,很快有一个小姑娘和她取得联系。对方和马卿当初的境况差不多,想遗体捐献却遭到父母反对。


“强扭的瓜不甜,还会导致家庭产生隔阂。”马卿对她说,所以不能操之过急,应慢慢跟老人讲,或者经常拿一些报道给父母看,让他们主动接受。

 

马卿说,自己最高兴的事情就是,通过这件事影响了很多人。“我认识你,你不就是那个捐献者嘛!”自从早报报道后,走在路上,时常会有陌生人上前跟她打招呼,甚至有人会主动问她捐献的事情。


“不一定每个人都会去捐献,可至少关心捐献的人多了,一传十十传百,慢慢大家都会接受!”马卿说。

来源:青岛早报 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