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上这片“云”,企业真省心
落地5个月,华为青岛基地已为100多家企业升级提供“云服务”并带动“云产业”加速成型
去年9月1日,华为青岛基地在青岛高新区正式落成,这个由华为青岛云计算数据中心、华为青岛联合软件创新中心、华为青岛智慧云小镇等组成的基地,计划重点开展云计算服务、软件开发、智慧云示范应用。伴随着华为青岛基地的落成,青岛将跨入云产业发展的浪潮。
在走进华为青岛基地之前,记者对于“云”的概念,也只停留在云存储的层面。手机上的资料图片,不需要大容量的手机内存空间和额外的存储设备,只需将资料上传到云端进行存储,需要时再从云端获取,方便的同时,又节省了移动设备本身的存储空间。
当然,云存储只是最简单、最基本的云服务形式,在华为青岛基地,记者对云服务的定义有了新的认识——云服务是指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互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
正如华为青岛基地展厅中的“信息瀑布”展示的那样:一面巨大的可隔空互动的屏幕,画面不断从上向下滚动,让人仿佛置身于瀑布之下,这些屏幕画面上穿插着各类不同的解决方案,体验者可以隔空抓取每一个感兴趣的方案,然后将方案抓取进一个“黑洞”。每一个“黑洞”可以安放五种及以上解决方案,而“黑洞”中的解决方案可以以二维码的形式,用手机扫描读取,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这些解决方案也会千差万别。
为用户提供的个性化解决方案,这也属于云服务中的一项。
但云服务怎样发挥效用?华为青岛基地的相关负责人给记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做生活服务类APP的公司,按照传统IT企业建设的路子,首先需要安装服务器等实体机柜设备,当然,一开始的公司预算可能只有一个甚至几个机柜,可以满足十万用户的使用需求,但一旦用户出现爆发式的增长,数量增长到了几千万,甚至一个亿,最初的小服务器已经负荷不了这种强大的计算力,就会崩溃——APP登录进不去,页面刷不出来……这就是传统IT企业建设模式存在的问题,单一的实体机柜笨重且计算能力有限,随着产品的发展,服务器设备要进一步扩容。
当然,如果运用华为“云服务”,企业尤其是大多数中小企业,就不再需要自己建立计算中心。所有的技术问题通过互联网,登录云平台,就能与组织内、外甚至不同行业协作完成,企业可以极大降低设备及人才、运营的成本,同时获得华为强大技术作支撑的专业服务,获取更专业的技术解决方案。华为的“云服务”正如字面上理解的那样,无边无形、变幻莫测,尤其是它呈现出的弹性伸缩能力,可以很好地预防爆发式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极端问题。除此之外,华为云服务可以帮助初创期中小企业大幅降低软件研发成本,有效提高其核心竞争力,使其更好地聚焦自己的主营业务,加速企业转型升级。
据了解,目前已经有110家企业提交了华为软件云使用申请,涉及软件、互联网、医疗、智能制造等领域。华为青岛基地也已完成青岛中学智能校园系统、宣推视频存储系统、智慧交通一期等多个项目“上云”,而已经实现了的华为云政务、云平台更是助力青岛智慧城市建设。此外,落户青岛高新区后,华为青岛基地与中译语通、青软实训、青岛工业研究所等百余家企业就软件开发、培训等方面展开合作。通过“华为走进企业”系列活动,累计培训100多家企业,培训软件开发人员千余人,举办5场华为云技术沙龙,为青岛市工业技术研究院、科创慧谷等园区共组织十余场专题讲座,提高了企业的代码研发效率和水平,努力帮扶青岛本地企业做大做强。
华为青岛基地不断扩容,引入了中软国际、大连金慧科技、南京朗坤智慧、浙江元亨科技等15家企业,其中中软国际解放号已落地,另外三家企业正在落地,旨在打造一个云产业生态聚集地。
华为云的未来愿景其实很简单,以前的企业要使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服务需要自己“发电”,而华为云想做一个“发电厂”,这样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企业只要接通电线,就能用上“电”,不仅方便快捷,更能按需自取、节能高效。
来源:青报网
编辑:肖璐
“爱城阳”手机客户端下载方法:
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