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人民政府决定对近年来在全市各行各业涌现出的一大批政治坚定、业务精湛、成绩突出的优秀人才予以通报表彰,并授予“青岛拔尖人才”称号。我区有11人入选,恭喜他们!
Congratulations!
青岛拔尖人才实行“全出竞进”的动态管理办法,每两年选拔一次,每一届管理期四年,旨在表彰为青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突出业绩的优秀人才,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为将青岛打造成为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我区入选的11名拔尖人才分别是:
王倩—青岛曹村草莓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黄河—山东新希望六和集团高级项目专员
饶小胖—城阳区人民医院内分泌二科主任
孙睿—青岛市实验高级中学校长
丁叁叁—中车四方股份公司技术中心主任
梁建英—中车四方股份公司总工程师
周勇—中车四方股份公司车辆电工首席技师
管益辉—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加工中心高级技师
尚书旗—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
单虎—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院长
李慧斌—青岛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
他们在平凡而伟大的岗位上辛勤付出,在建设品质活力、幸福宜居的胶州湾北岸中心城区的实践中默默奉献,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现在,让我们走近身边的青岛拔尖人才,倾听他们的故事。
王倩,青岛曹村草莓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研究开发的“超早熟无公害草莓栽培技术”,成为全国首家草莓在10月份上市的企业,使每亩草莓增收2万元以上;自主研发的“杠六九西红柿周年生产栽培技术”,产品上市供应期达到了10个月,该项目荣获城阳区科技进步一等奖;参与的“蔬菜新优品种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项目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先后引进脱毒草莓、水果黄瓜等新品种30余个,推广应用草莓气雾立体栽培技术、日光温室高温闷棚处理技术等农业新技术10余项。为合作社社员搞好技术服务工作,经常深入到合作社的果品和蔬菜种植基地,为合作社成员提供有关果品、蔬菜方面的新品种、新技术和销售信息,帮助他们解决生产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每年免费举办技术培训班10期以上。合作社成员的种植收入比其他种植户每亩提高1.5万元左右,每年增加收入2000万元。编写培训教材5份、科普材料7份。她牵头制定了无公害草莓、西红柿、黄瓜等生产技术标准。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称号,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称号,被山东省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被城阳区委、区政府授予“城阳区劳动模范”和“城阳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被青岛市“巾帼建功”活动领导小组授予“青岛市十佳女大学生创业明星”称号,被青岛市妇联授予“青岛市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被青岛市总工会授予“青岛市创业带头人”称号。 黄河,研究员,山东新希望六和集团高级项目专员、企业技术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动物营养和饲料质量安全管控技术研发工作,带领集团研发团队在饲料高效利用和质量安全监测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 创新了饲料原料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率先建立了油脂中地沟油、生物柴油掺假识别方法,提高了饲料原料质量检测水平,极大的震慑了不法商贩掺杂使假行为。自主建立了40类饲料原料和23类饲料成品的定标模型,解决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饲料行业应用的共性难题,带动了该技术在饲料行业的应用,提高了饲料原料的检测水平和效率,应用成效显著。创新了以安全、高效为核心的猪禽日粮高效利用饲料配方技术,提高了养殖效益和饲料转化率。创新了低排放肉鸭饲料配方技术,使肉鸭粪便中氮排泄降低34.12%,磷排泄降低50%,减少了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8项,专利主要分为两类。一是新型、安全、环保饲料配方技术,应用酶制剂、抗菌肽等来替代化学合成药物,减少了药物残留,同时也减少了畜禽粪便中氮、磷的排放。二是新型非常规原料的开发和应用。广辟饲料来源,推动了资源节约型养殖。主持和参与的《猪禽饲料安全高效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获得2015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饲料安全控制与高效利用创新团队》获2015年青岛市科技创新一等奖,《安全、高效畜禽饲料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获得2014年青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取得的成果和专利技术应用在生产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果累计推广畜禽饲料1075万吨,新增利润4.58亿元,2.45万户养殖户受益。主持和参与举办了各类技术培训班30多期,培训技术人员800多人。作为青岛农业大学硕士生校外导师,培养硕士研究生2名。 饶小胖,硕士研究生,博士在读,城阳区人民医院内分泌二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18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其中从事内分泌及其代谢病专业9年、大内科2年、心内科3年、急诊内科1年,擅长垂体性疾病、肾上腺疾病、甲状腺疾病、甲状旁腺疾病、糖尿病及其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带动城阳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发展,内分泌科床位扩张由18张床扩张至45张床,开展糖尿病双”C”治疗方案,联合超声科开展彩超引导下的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明确甲状腺结节性质;设立骨质疏松症特色专科门诊和开展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使得骨质疏松症和其它骨代谢性异常性疾病得到及早诊断和治疗,开张快速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和胰岛素无针注射等技术,以上技术均达到青岛市先进水平。同时开展糖尿病社区健康宣教课堂,每周1次社区糖尿病健康教育,开展甲状腺疾病、年轻继发性高血压、垂体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皮质醇增多症及甲状旁腺和骨质疏松症等内分泌疾病的诊治。同时创建血液透析室,目前拥有2台血液透析滤过机和血液透析机41台,开展普通血液透析、高通量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滤过、单纯超滤、无肝素血液透析等血液净化业务。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2篇,其中SCI收录2篇,出版专著3部,承担市区级课题8项,荣获山东科技奖4项,青岛市科技进步奖2项,城阳区科技进步奖6项,泰山医院院科技进步奖6项。 孙睿,青岛市实验高级中学校长。1988年进入教育系统工作,曾任历史教师、班主任、年级主任、教研组长、教导处副主任等。2002年调任青岛25中学,担任校长助理、副校长。2008年调任青岛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副调研员,负责学校管理工作。2014年初调任青岛十五中学任校长。既有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也有学校管理工作经验。 基础教育处工作期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精神,明确政治方向。在业务方面,着力于中小学规范办学,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动了中小学特色建设;在此基础上,重点推进海洋教育实验工作,通过创新教材、创建特色学校、创办教育论坛等,多渠道的实现海洋教育模式全面立体形成;此外,积极推进小班化教育,逐步扩大教育试点,对内促成区域间联合,对外吸收高校最新指导理论,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小班化教学的设想。在创新性思想的引领下,积极鼓励高中开设特色课、优质课,拉近高中与高校的距离,推动联合育人政策,纵向形成教育的合力与推力,实现了普通高中学校多元化发展。 担任青岛实验高级中学校长期间,第一时间明确“新人文教育”的办学特色,准确定位学校发展,形成了共识,凝聚了力量。全方位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在青岛市乃至山东省首先推行全面、全员、全程的分层选课走班改革,成果获得第三届青岛市教育体制改革创新奖;打造“学习共同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构建“一二三四五新人文”课程体系,开发建设学校课程80余门,建立学生社团56个,校外实践基地30余个,在社会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成为常态;组织以学校常规管理为基础的“公民课程”,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休业仪式为内容的“典礼课程”,志愿者节、体育节、艺术节、学术节为平台的“节庆课程”等众多活动课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提高,人文、科学、艺术素养共同提升;提出“互联网+新人文教育”,提供以服务为核心的高质量教育,“四千里课堂连线”“VR超级课程”连续两年在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引起轰动;三年来招生及高考成绩一年一个新台阶,学校美誉度节节攀升。 丁叁叁,中国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副总工程师兼技术中心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全面负责高速动车组、城际动车组、城轨及客车车辆的设计研发工作,在轨道交通车辆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是中国高速铁路车辆方面的资深专家。2013年主持研发了更高速度试验列车,主要是为高速移动试验平台,支撑未来创新发展;以研制高速试验列车为契机,进一步探索CRH2型动车组技术平台的技术广度和深度,扩展技术平台的适应能力,巩固列车总成等核心技术;以试验列车研制为基础,后续进一步开展超高速条件下轮轨关系、弓网关系等运动行为研究;进一步开展新技术以及新结构在列车上的运用和验证,为后续列车研发打下基础。 2013~2014年,主持研发了250公里定型动车组、350公里定型动车组、高寒动车组等动车组产品,以及时速140公里、160公里、200公里、250公里速度级CRH6城际动车组系列产品,搭建了全新的城际动车组技术平台,城际动车组将会极大的拉近区域经济圈的时间距离,以其快捷、舒适、安全、环保的特点助力区域经济的腾飞。2014~2016年,主持研发了中国标准动车组,以时速350公里中国标准动车组技术条件为依据,以安全可靠、系列化、简统化、互联互通、自主创新、自主知识产权和节能环保为原则,以提高经济性、兼顾先进性为前提,研制时速350公里中国标准动车组样车。中国标准动车组定位于中国高铁下一代商业化产品,也是中车高速动车组产品的又一新平台。在研制中,实现产品平台、技术平台、供应商体系、制造体系全面升级,完善中车高速动车组产品系列。 梁建英,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国家863项目-基于永磁电机牵引系统动车组、更高速度等级试验列车、中国标准动车组等十余项国家、原铁道部、铁总重大项目,在高速列车整车系统集成、核心技术突破方面取得系列创新成果。以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强烈的科学探索精神,致力于中国铁路车辆的技术创新,实现了国家铁路车辆技术的重大突破。 主持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研制。在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开创性研发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时速380公里高速动车组,创下486.1km/h 世界高铁运营试验第一速,填补我国高速列车行业多项空白,已在京广、京沪等10余条高速铁路运营,成为中国高铁主力军,占全路运营动车组的20.4%。研发大功率永磁电机新型转子和冷却通风结构,永磁电机功率密度超过1kW/kg;完成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技术研究,系统解决大功率永磁牵引电机的弱磁控制、带速重投、多重四象限控制等技术难题。成果显著提升我国高速列车的能源效率、动力品质等技术指标。主持更高速度等级试验列车研制。研究高速列车在极限速度下的动力学特征和规律,提出不同性能特点的头、尾车头型设计方案,解决高速条件下气动阻力和气动噪声问题;完成列车在更高速度范围内前瞻性基础问题研究,创造了605 km/h实验室最高试验速度。 面对中国高铁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带领研发团队已构建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将秉承求真求实的原则在中国铁路总公司的领导下为中国高铁的发展继续做出自己的贡献。 周勇,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车辆电工首席技师,高级技师。从事铁路交通装备调试近30年。目前以高速动车组、城轨地铁等EMU车辆整车及大部件调试及运维工作为主。经与及其团队调试的高速动车组已逾1100多列、城轨地铁3000多辆。在我国高速动车组技术从引进到国产化创新中,独创动车组《电路各系统的静态阻值测量法》并优化和完善了《高速动车组调试要领书》。解决诸如引进原版图纸原理错误、高速动车组司机室控制PCB板质量隐患、北京十四号线电源失控等技术难问题。 在我国更高速度动车组项目中研发、工艺验证、制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根本和根源上予以解决,为我国高速动车组自有创新和技术储备打下了基础,参入了我国标准化动车组420公里时速运营线路的交汇试验。对我国首列直线地铁车辆直流保护系统、世界首例氢能源低地板有轨电车低压系统布接线等进行了工艺优化。承担的《地铁车辆模块化调试》课题,应用到了十几个城轨车辆制造中。为公司综合创效达3000余万元。 自以他个人命名的国家级大师工作室和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取得技术攻关240余项、参与公司级质量源头保障工作12项、成果发布8项、采用3D打印技术解决生产问题20余项。作为中车高级培训师,自编《EMU车辆电气系统简介》等适应性教材,先后培育了40多名高级能人才,其中7人成为中车核心技能人才。 积极服务社会,担任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青岛市技师学院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青岛四方机车车辆技师学院客座技能专家。年培训近700课时,培训各类人员2000人次。担任青岛市第十四届职业技能大赛总裁判长、担任振超技能大奖评委专家。先后荣获和当选全国劳动模范、中华技能大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泰山领军人才、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党代表、青岛市党代表、山东省首席技师等。 管益辉,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加工中心操作工高级技师。柔性加工生产线项目负责人,长期从事动车组、城轨地铁各种车型轴箱体数控加工和工艺优化工作,市首席技师、中车资深技能专家、市职业技能鉴定委员会专家,被中车命名“管益辉技能专家工作室”。 独创了7项绝招绝技、先进操作法,在集团公司获奖并在公司中推广应用,其中两项已转专利成果;解决20项公司级技术难题,在提质增效、课题攻关、精益生产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各车型轴箱体并行生产能力提升攻关项目,通过多个方面改进,满足产品质量、提高57%产量、节约成本131万元;对多个品牌的丝锥加工试验,选定一种螺旋槽丝锥代替直槽丝锥,攻丝过程排屑良好,解决加工轴箱体M20孔壁划伤问题,每年提质增效195万元;优化传统划线工艺,找到适合工艺方法,节约各种费用60.7万元;轴箱体同轴度检测法,通过简易工具实现轴箱体同轴度在线检测,减少时间和工件重复装夹,有效提升生产效率和加工质量;轴箱体装夹先进操作法,简化了动车组、城际车等车型轴箱体的生产流程,降低了员工操作难度,提高切削效率,有效保证产品的加工质量。 成立“管益辉技能专家工作室”以来,工作中培养了大批的高技能人才,遍布公司构架、车轮、车轴、轴箱体及铝合金车体加工等重要岗位上,近几年,承担了本工种技术攻关及技术创新等工作,工作室引领公司高技能人才共同完成攻关课题、改善提案、降本增效100余项,直接为公司创造效益1000余万元。 尚书旗,工学博士,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教授,沈阳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致力于根茎类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田间育种机械化技术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多项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成果,形成了鲜明特色的农业装备研发优势,为我国根茎类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田间育种机械化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发表论文54篇(第一、通讯作者共27篇,EI收录10);发明专利20项,实用新型专利37项,科研成果11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华农业科技奖1项,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16年被评为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先后主持承担国家、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7项,累计科研经费达6700余万元;主持研发出137种农业机具和装备,累计经济效益达10亿元以上。攻克了根茎类作物精密播种、减阻降耗挖掘、挖拔夹组合、自动对齐切顶、振动式挖分一体化等8类37项关键技术,构建了4大根茎类作物机械化生产技术信息系统,形成了根茎类作物机械化关键技术与装备的主导发展模式与技术路线等13项共性和单项标志性成果,研发了适应4种根茎类作物播种、收获等27种机型的107台样机。其中,胡萝卜联合收获机等3个机型填补了国内空白。另外,由于其在田间育种和小区育种方面先后研发出了适宜我国的小区播种、收获等机械装备的贡献,继2008年当选为国际田间试验机械化协会主席后(首位华人担任此职),2012年又取得了连任,并将国际协会的总部由俄罗斯圣彼得堡农业大学迁入青岛农业大学,为我国小区育种以及种业生产装备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单虎,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讲《动物传染病学》、《动物传染病学专题》和《预防兽医学Seminar》等专业课程。致力于动物传染病快速诊断、病原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和新型疫苗及新型佐剂的研究,并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依托筹建了“山东省预防兽医学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兽药诊断试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山东省中美兽医生物技术合作研究中心。主持或参加国家级、省部级及市级等科研项目30余项。建立了多种动物传染病的PCR及ELISA等快速诊断方法,研制了多种安全有效的兽用疫苗并有2项已获得新兽药临床批件证书。鉴定验收课题10余项,均已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发表学术研究论文百余篇,其中多篇论文在学术交流会获奖,如:“分子筛凝胶浓缩新城疫病毒的研究”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会分会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被专家评审组评为优秀论文。申请并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3项,其中“一种用于治疗猪蓝耳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于2016年获得山东省专利奖三等奖。出版专著4部。2013年后获得科研项目奖3项,包括:“猪禽流感疫苗大规模生产及诊断关键技术”获得2014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猪主要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与混合感染综合防治技术”获得2015年度中华农业科技二等奖;“宠物与毛皮动物重要传染病防控关键技术”获2015年度青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李慧斌,吉林大学书法博士,首都师大书法院访问学者,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后。青岛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职称,硕士研究生导师。 作为从事高等书法教育的青年书法家、书法理论家,本着“爱教育、严于己、干实事”的原则,一心一意地扑在教学科研一线。科研与书法创作方面,在《中国书法》《美术观察》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作品百余幅,出版学术专著两部。先后获得国家省级奖励和表彰7项。2013年4月专著《宋代制度视阈中的书法史研究》获中国书法最高奖“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一等奖,山东省书法界首次获该奖项的一等奖;2015年1月被选拔为“第三批齐鲁文化英才”(文艺界),青岛高校首位入选者;2015年4月被省委宣传部省文联选聘为“山东省首批签约艺术评论家”(书法类),青岛地区首位入选者;2014年12月入选“全国第十届书学讨论会”(中国书法家协会);2016年5月获“2016中国文字·书法论坛”优秀论文奖。主持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课题、青岛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以及省委宣传部“齐鲁文艺经典出版项目”等。受邀参加“第二十九届兰亭书法节”“首届全国书法名师邀请展”“学院风骨:全国书法博士邀请展”等学术、展览活动。2016年8月入选省委宣传部“首批青年书法名家培养计划”。 来源:阳光城阳 编辑:刘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