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国坚在施工现场“全副武装”防晒。
下午3点,30岁的唐国坚准时出现在了青岛新机场A指廊屋面顶的施工现场。这里距离地面23.5米,要想上来,需要先走楼梯到A指廊二楼,再爬上一个搭建好的简易施工楼梯。三伏天里,中午11点到下午3点这里的施工都会暂停。长时间的阳光照射,不锈钢钢板的温度最高能到70℃。
唐国坚是6000多名新机场建设者中的一员。就在两个月前,青岛新机场航站楼5个指廊主体结构全部封顶。从2015年11月15日打下第一根桩基开始,5条400米长的指廊,单程6公里的施工线路,10万余平方米的基坑,历经建设者500多天的日夜奋战,一个呈放射状的巨大“海星”形状呈现在了世人眼前。
指廊主体结构封顶的结束,就是不锈钢屋面拼装的开始。一个月前,来自广东清远市的高级技工唐国坚跟随施工队伍进场了。他们要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完成整个航站楼不锈钢屋面的拼装,这些金属屋面面积有22万平方米,相当于37个标准足球场大,截止到7月20日,率先施工的航站楼A指廊拼装已完工60%。
拼装不锈钢屋面,就像给航站楼装上一层白色的“盔甲”,绝非一件易事。据屋面拼装负责人赵忠宇介绍,施工主要是铺板、固定和焊接三个步骤,现在每天参与这项施工的工人超过50人。唐国坚的工作,是操作机器将两块相邻的不锈钢板焊接在一起。与传统的焊工不同,唐国坚要操作的是一台从国外进口的价值80万元的自动焊机,每次使用前都需要进行电流、电压等参数的精密调试。来青岛前,他在北京接受了三个月的外国专家培训。不锈钢板是从太原运来的,每块宽度30厘米,长度则从30米到60米不等,厚度只有0.5毫米,与一张纸片厚度相当。
晴空万里,烈日当头。已拼装好的不锈钢板反射出刺眼的白色亮光。7月20日天气预报的温度是31℃,但在没有任何遮挡的A指廊顶,温度升高到了41℃,不锈钢板面温度达到了47℃。“今天有风,不锈钢板面温度不算太高,最热的时候能到70℃,站在上面跟‘铁板烧’一样”,年轻的唐国坚身上带着几分幽默感。
和不少工友一样,他也把自己“全副武装”了起来。除了要穿上长袖长裤的工作服和反光背心,戴上安全帽和工作手套,他还用迷彩户外头巾把整个脸遮了起来,并戴上了一副黑色太阳镜,全身没有一寸肌肤露在太阳底下。“戴头巾是为了防晒,戴太阳镜是因为不锈钢板太刺眼”,唐国坚将头巾拉回脖子上,一边笑着对记者说,一边操作着比摄像机略大的自动焊机,将已经折好边的两块相邻不锈钢板焊接在了一起。如果顺利,他每天能焊接800米,工地上像他这样的焊工还有3位。为了确保工期,他们每天早上6点到工地,施工到11点,下午则从3点施工到6点多。“A指廊的不锈钢屋面拼装,下月底就能全部完成,B指廊已经开始了前期施工,两个指廊全部完工后,C、D、E三个指廊将同时施工。”赵忠宇表示。
如果能从百米高度俯瞰,就能将整个新机场施工现场一览无余。那将是一幅更加热火朝天的景象——
在机场航站区,1100多名施工人员操作着300台机械,正在全面推进航站楼上部钢构网架吊装和内部二次结构施工,以及高地铁影响区地下混凝土结构施工。与其他指廊完全暴露的钢结构相比,拼装过半不锈钢板的A指廊十分抢眼,细心的人还能发现,两侧的玻璃幕墙刚安装上了几十块玻璃;
在机场飞行区,施工人员和机械最为集中。据中建八局项目经理卢宁透露,现场施工人员有2469人,施工机械达到643台。场道地基处理和土方回填工程已基本完成,正在推进的是垫层处理工程,预计年底将完成道面20%的工程量,同步推进的还有场区排水沟施工和货库主体结构的施工;
在换乘中心、高地铁代建区域,现场施工人员有近1500人,于去年底完成主体结构封顶的换乘中心,正在推进上部钢构和内部二次结构施工。高地铁代建区域已经完成航站楼穿越段主体结构施工和换乘中心穿越段70%工程量,预计年底完成高地铁主体结构施工;
与此同时,配套工程施工也紧锣密鼓地进行着,1200多名现场工人全力推进着综合管廊工程主体结构和土石方工程,1号办公楼则正在进行内部二次结构的施工。
“所有工程明年12月份将达到竣工验收条件。”卢宁表示。
汗水湿透了衣背,豆大的汗珠从脸上滚落,唐国坚顾不上擦。“必须保质保量完成每一寸不锈钢屋面的拼装焊接,它们将为新机场遮风挡雨,一点马虎不得。”能参与青岛新机场建设,唐国坚觉得很自豪。
没坐过飞机的他,很想等新机场建成后坐一次。“可能的话,就从青岛起飞吧。”
“爱城阳”手机客户端下载方法:
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