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国际院士港集中签约31名院士
2017-07-14 09:59:08 青岛城阳广电
  • 13日,“第十届海外高层次人才座谈会暨海外院士青岛行”青岛阶段活动拉开帷幕。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曹卫洲,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张江汀,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恩哥,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孟凡利,青岛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宋远方,青岛市政协主席杨军,出席了开幕式。曹卫洲、王恩哥、孟凡利分别作了致辞。现场还举行了院士入驻青岛国际院士港的签约仪式,通过此次活动,青岛国际院士港集中签约了31名院士,同时还与4家海外科研院所达成了合作协议。 

    c1



    108名海内外院士青岛行启幕 

    7月13日上午,以“‘一带一路’: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为主题的“第十届海外高层次人才座谈会暨海外院士青岛行”青岛阶段活动举行了开幕式。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曹卫洲,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张江汀,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恩哥,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孟凡利,青岛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宋远方,青岛市政协主席杨军,出席了开幕式。 

    记者了解到,为拓展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渠道,服务“一带一路”、创新驱动发展国家战略,“第十届海外高层次人才座谈会暨海外院士青岛行”活动于7月10日至14日举行。该活动由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和青岛市人民政府主办,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李沧区人民政府承办。参加此次活动的有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乌克兰等22个国家的108名院士,均是顶尖科学家及各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专家学者。同时,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国内及驻青高校、科研院所,国内外知名企业、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金融机构、投资机构代表等约300人参加活动。 

    整个活动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为7月10日至11日,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论坛。第二阶段为7月12日至14日,在青岛举办“海外院士青岛行”活动,组织海外院士观摩青岛国际院士港和青岛规划展览馆,召开海外院士会议,组织院士集中签约青岛国际院士港,组织主旨演讲,并结合青岛市、李沧区的产业发展定位举办网络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4场平行分论坛和对话。 

    青岛国际院士港再签31名院士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青岛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大力实施百万人才集聚行动,人才总量达到170万人,连续六次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有吸引力的中国十大城市,去年进入30强的国际榜单,位居中国大陆城市第三名。当前,青岛正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完善创新创业政策,打造高端引资平台,加强创新人才基地,创新环境良好,创新资源丰厚的创新型国际城市。海外院士青岛行活动,是换届以来青岛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四套班子第一次同时参加,青岛对人才重视的态度由此可见一斑。 

    开幕式现场,还举行了青岛国际院士港学术委员会主任聘任仪式,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张江汀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恩哥颁发了聘书。致辞中王恩哥表示,世界的发展越来越依靠科技创新带来强大的推动,当前人类共同面临着能源、环境、健康、安全等诸多可持续发展的挑战,破解这些难题越来越依靠科技创新,越来越依靠人才聚集的智慧,越来越依靠跨越国界的交流合作。王恩哥介绍,中国科学院拥有745名院士和76名外籍院士,在推动世界科技发展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青岛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中国科学院在这里有自己的研究所,也有若干个研究中心,历来得到青岛市政府和青岛人民的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帮助,今后我们希望进一步合作,为青岛打造成一座院士聚集、科技创新的高地而共同努力。”王恩哥说。 

    同时,还举行了院士入驻青岛国际院士港的签约仪式。通过这次海外院士青岛行活动,青岛国际院士港集中签约了Adriano Aguzzi、杨恩辉、沈学民和朱晓香等31名海内外院士,同时还与4家海外科研院所达成了合作协议。而在此之前,成立仅一年时间的青岛国际院士港,就已与袁隆平、周寿桓、王玉田等36位院士签订了合作协议。 

    签约仪式结束后,来自德国利奥波第那科学院院士、苏黎世大学教授、苏黎世大学病理科主席Adriano Aguzzi,法兰西科学院、欧洲科学院、法国农业科学院院士Hervé Le Treut,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美国Neuromorphic LLC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Marwan Jabri及德国科学院院士、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青年院士、国际电子与电器工程师协会(IEEE)高级会员朱晓香分别发表了主旨演讲。 

    13日下午,活动还举行了四场平行分论坛及对话活动:聚焦网络信息,以“大数据·大变革”为主题;聚焦生物医药,以“国际化创新与突围”为主题;聚焦新材料,以“新材料的前沿与革新”为主题;聚焦高端装备制造,以“智能转型,智造未来”为主题。 

    c2



    搭建高端科技平台,李沧走在了全国前列 

    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曹卫洲称,青岛是享誉海内外的工业、科技、文化重镇,也是“一带一路”上的重要节点城市,近年来青岛在大数据、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特别是青岛出台了一系列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政策,成为外国专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开展创业创新的一方热土。12日下午对青岛国际院士港的观摩考察,让参加活动的海内外院士感受到青岛尤其是李沧区,在搭建高端科技和产业化平台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曹卫洲介绍,欧美同学会作为一个具有百年历史传承和文化底蕴,有中国留学人员组成的爱国团体,在促进国际交流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欧美同学会和青岛市政府举办本次活动,旨在凝聚世界各国科技工作者的力量,增加协同创新、合作攻关,为“一带一路”创新之路建设贡献出力,让这一世纪工程造福于各国人民。如今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深入发展,世界各国的命运更加紧密联系在一起,很多科技问题不再局限于一国内部,很多创新挑战也不再是一国之力所能应对,世界科技界正在日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正在各国科技人员中引起共鸣,并逐步成为共识。中国将通过“一带一路”创新之路建设,与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分享科技创新成果,和科技发展利益。“通过此次活动希望各位院士相互启发、协同创新,也希望大家更多了解中国,认识中国,从新朋友成为老朋友、好朋友,做‘一带一路’的创新之路建设的支持者、参与者,做中国与驻在国科技合作的推动者、实践者。”曹卫洲说。 

    完善十个方面配套,打造唯一性院士高地 

    青岛,一座环境宜人、充满活力的滨海城市。李沧,地处青岛中心城区,正积极抢抓国家创新驱动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深度融入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布局,以人才和科技为两大支撑,以改革、开放、创新为三大动力,大力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和着青岛迈向国家中心城市的节拍,努力打造宜业宜居宜身宜心的创新型花园式中心城区。2016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5·30”重要讲话之际,李沧区乘势启动青岛国际院士港,面向全球招纳知名院士开展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迅速构筑起顶尖人才和高端产业集聚“高地”。 

    在零基础的条件下、在极短的时间内,青岛国际院士港迅速形成了院士集聚效应,构筑起顶尖人才和高端产业集聚“高地”,可以称得上是一大奇迹。这个奇迹缘何能够发生?李沧区委书记王希静给出了答案。“中国有句古话: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崛起必须靠科技,要靠科技那就必须狠抓人才,我们就直接从顶尖人才开始。”王希静说,秉持全球视野、国际标准,聚焦生命健康、生物医药、信息技术、设计研发、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方向,青岛国际院士港突出“高精尖缺”导向,面向全球招纳知名院士开展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集聚10名世界级巨匠大师、100名国内外知名院士,努力打造国际一流、具有唯一性的院士创造创新创业创投高地。 

    打造这个院士聚集地,李沧区应该配套什么呢?王希静从十个方面进行了介绍。一是院士港一期,就是院士工作站,有些带有小型的实验室,就是院士工作站。二是院士港二期,在一期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深化,打造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院、技术中心、工程中心这四个研究类型的研究载体。“如果一是站,二叫院,三就是产,就是把院士这些技术成果转化的基地,叫院士创造创新高技术产业中心。”王希静接着说,四就是要给院士们打造一个居住的地方,叫做院士居,根据院士的个性化打造,妙笔升华为经典传世的新“八大关”。 

    “第五个方面就是院士论坛,海南的博鳌论坛是政要论坛,大连的夏季达沃斯论坛是经济论坛,我们能不能在青岛打造一个院士论坛,这个院士论坛是科学论坛、技术论坛、产业论坛。”王希静称,这就要打造一个会展中心,把院士论坛固定下来,并在这里进行学术成果的推介交流、展示交易,而且呼吁把参加院士论坛院士人数比较多的这一天,定为国家院士节,像护士节、教师节一样,对院士体现一种尊重。第六个方面就是打造院士会,以院士论坛和院士双创中心、院士港为特点,把院士聚集起来。第七个方面则是规划院士评价中心,将诺奖的评价体系、管理体系吸引到院士港来,让更多的院士文章在这里可以发表,成果可以在这里评价。此外,李沧还建立一支规模可观的产业扶持基金,并塑造一个国际的人文环境,配套建设教育、医疗、文化、影视、体育等服务设施,为来自不同国家的院士及创新人才创造美好生活环境。王希静介绍,第十个方面则是把以上九大板块进行融合,打造大数据中心、大实验中心等,形成一个完整的院士港的生态链。 

    c3



    体制机制创新,推进无缝衔接 

    记者了解到,除了十个方面的配套外,青岛国际院士港迅速产生的集聚院士的效应也得益于体制机制的创新。在青岛国际院士港建设的总体架构中,有“五大主导机制”和“五大辅助机制”。其中,“五大主导机制”包括,“虚实结合”机制,促进科学院与工程院研究优势的有机融合;“东西互鉴”机制,促进东西方科研思维与科研体制机制的相互借鉴;“军民融合”机制,促进地方院士与军队院士相结合;“港内港外互通”机制,同步推进实体院士港和虚拟院士港建设;“无缝衔接”机制,推动“党、政、军、企、金,产、学、研、用、推”相结合,实现科技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化一体推进、无缝衔接。 

    “五大辅助机制”则是指目标导向制,结合产业发展方向提出研发项目,引进院士入港开展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二是问题导向制,针对科学技术和工程领域亟待突破的重点问题,选聘相关领域知名院士入港开展攻关研究。三是资金补贴制,对于院士研发和成果转化过程中的资金缺口,给予适当补助或跟投。四是设备租赁制,搭建共享科研平台,供院士租赁或无偿使用。五是“妈妈式”服务制,秉持“妈妈式+互联网”服务理念,聘请专业机构参与运营服务,构筑“全身心、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服务体系。 

    院士声音 

    阿德里亚诺·阿谷奇院士 

    Adriano Aguzzi(阿德里亚诺·阿谷奇)是德国利奥波第那科学院院士,苏黎世大学教授,苏黎世大学病理科主席。曾任瑞士神经病理学学会主席,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成员,神经病毒学国际协会董事会成员,伦敦皇家医师学院院士等。Adriano院士发表超过400篇科学论文,“劳动报”(德国)将Adriano院士列为德语国家首位引用最多的神经病理学家和第三大神经科学家。 

    阿德里亚诺·阿谷奇院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创新对于社会的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此次青岛行他看到了非常有活力、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切身感受到了青岛市政府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并为之做了大量的工作,让人才发展和创新实践在青岛有机会得以实现。记者了解到,阿德里亚诺·阿谷奇院士既是医生,又是生命科学家,他关注的领域是阿尔茨海默症,希望今后能在青岛国际院士港设立研发中心,研究治疗此类疾病的疗法。 

    谷里钦·尤里院士 

    谷里钦·尤里( Iurii Kulchin)是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俄罗斯远东科学院副院长,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自动化与过程控制研究所所长。俄罗斯光学、激光物理、光学信息处理和光学测量领域的著名专家,俄罗斯联邦功勋科技工作者。主要研究领域为:自适应波导传感器,液态和气态介质激光诊断,纳米介质光学特性,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纳米级生物硅酸盐材料,具有多项源头创新的科研成果。2002年在布鲁塞尔世界创新博览会上因创立“智能光电测量系统”而获得金奖。 

    谷里钦·尤里院士表示,他在几年前曾随俄罗斯科学院访问了中国科学院,并从那时起就感受到中国和俄罗斯两国在学术领域不断加强密切交流。他认为,通过此次海外院士青岛行活动,不仅能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对世界各国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作为从事激光物理方面研究的专家,谷里钦·尤里院士介绍,激光技术如今广泛应用与工业、造船、航空、通信等多个领域,尤其是在创新经济中,激光技术应用前景非常广大,他非常期待能在中国能成立一家企业,传播推广激光技术。 

    朱晓香院士 

    朱晓香是德国科学院院士,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青年院士,国际电子与电器工程师协会(IEEE)高级会员,现任慕尼黑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德国宇航局遥感所信号分析组组长,亥姆霍兹国家研究中心青年研究组组长。曾荣获海因茨?莱布尼茨奖 (德国最重要的青年科学家奖项), 德国十大创新青年,德国年度最杰出青年女科学家(首个华人获此殊荣), 国际电子与电器工程师协会(IEEE)青年成就奖,德国宇航中心科学奖等。 

    谈及此次海外院士青岛行的感受,朱晓香院士对青岛国际院士港印象深刻,她称,院士港无论在建设规模、对院士支持的力度等方面都十分到位,成立才一年就有很多院士已经开展了实质性的研究,像海水稻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让她坚定了与青岛国际院士港签约的想法。“今后我们合作的方向是对地观测和智慧城市。”朱晓香院士说。 

     

    来源:半岛都市报
    编辑:李铭纯

    “爱城阳”手机客户端下载方法:

    扫描下方

    城阳大大大大二维码_副本_副本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城阳电视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