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来来,青岛人都进来,反正电脑不认识这个字,看看你认识不?
2017-05-05 16:09:19
  • 苇山字_副本

     

    这个字怎么念?

    读chan?还是读shan?

    话说

    为了把这个字搬到系统里

    小编今天费了半天劲

    先是通过百度学习了Windows系统的造字程序

    然后又把这个字导入到电脑字库里


    本以为大功告成了

    结果

    系统告诉我

    自造字只能在本地电脑上显示!

    微信截图_20170505160054

    小编没办法

    只能通过图片的形式让大家看到这个字了

     

    其实,青岛人应该都知道这个字

    这是个地名,位于城阳区流亭街道


    微信截图_20170505160211

     

    可是怎么读,就众说纷纭了

     

    前不久,

    我们来到微信截图_20170505160211社区,

    请当地人来聊一聊这个字的来历。 

     


    记者邀请了两位土生土长的当地人,请他们用当地的方言来教一教大家这个字究竟应该怎么念。

     

    微信截图_20170505160301

     

    当地居民 赵峒善


    我们当地老人一般都说“苇shener”,发音是“苇shener”,年轻人现在就说“苇shan”了。和崂山的山基本上是同音。老人可能还是用当地方言就是念“shener”。现在打车,出租车司机都知道,上苇shan。

     

    看到了吧

    用当地方言读,这个字念“shener”

    用普通话读,这个字读作“shan”

     

    微信截图_20170505160339

     

    据赵峒善介绍,这一带的居民是从云南迁移到山西洪洞县,然后从山西洪洞县迁移到青岛胶南,又从胶南逐渐迁移到这里的。直到明朝永乐年间,这里还没有正儿八经的名字。


    那么

    微信截图_20170505160211

    这个名字从何而来呢?


    继续往下看

     

    当地居民 赵峒善


    据历史考证,从始祖开始,这个名字就开始酝酿了,因为这个地方整个是一片芦苇,学名叫芦苇,我们当地说“芦芽”,长得很茂盛,到了秋天还有白花、白樱,挺好看的。苇微信截图_20170505160211的“苇”就是这个苇子。微信截图_20170505160211”就是生草,没有杆,没有茎,只是叶,像韭菜差不多,可以喂牛、喂马。

    微信截图_20170505160433

     

    原来,

    微信截图_20170505160211”这个字源自一种植物。

     

    从那时起,

    这里就有了名字,

    绵延几百年,

    一直延续到现在。

     

    可是

    尽管这个名字已经传承了几百年,

    可也只是在这里所独有

    无论是新华字典还是电脑字库里,

    统统都没有这个字。

     

    于是,

    对当地人来说,

    各种烦恼也就随之而来。

     

    比如,

    居委会的牌匾是这样写的:

    微信截图_20170505160515

    一些标语是这样写的:

    微信截图_20170505160528

    驾驶证、身份证分别是这样写的:

    微信截图_20170505160536


    其实这些都好说

    关键是牵扯到办理具有法律效力的一些证件时

    让当地人很是烦恼。

     

    当地居民 赵学海


    比如说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孩子上学、驾驶证,包括出行这一块,都带来不便。现在没办法,比如说银行、村里的公章,用组的字,就是草字头产这个字,但是有些工商营业执照只好用草字头占那个“苫”,村里开证明,街道、区里发放文件,用大山的“山”,就我们本区来说,流亭街道认可,城阳街道同样的银行就不认可这个情况,又回来开证明,僻字确实对村民的生活和正常营业、村里的业务带来了很大的不便。电脑没有这个字,没有苇微信截图_20170505160211的“微信截图_20170505160211”,出不来,造成青年就工、学生上学都不方便。

     

    其实

    为了解决

    生僻汉字计算机系统无法识别录入的问题,

    早在2002年,

    公安部就开始研究、开发统一的

    人口信息专用字库和冷僻字解决方案。

    包含3.2万个汉字的人口信息专用汉字字库

    已在公安人口信息管理系统中统一部署使用

    较好地解决了

    全国绝大部分因姓名和住址项含有冷僻字

    可能引发的公民“办证难”问题。

     

    可是

    公安部也表示

    由于冷僻字不属于国家通用规范汉字

    即使公安机关通过专门手段

    实现了户籍信息的录入、打印等问题

    并不表示在其他部门和行业领域能够通行使用。

     

    看来

    为了彻底解决居民的烦恼

    只有两个选择

    这里要么改名

    要么使这个字成为国家规范字。

    微信截图_20170505160546

     

    当地居民 赵学海


    编村志和地方志的时候,问了这个事,村里的老年人还是说苇子、shan子,要是改了以后,老年人还不大接受,最好能统一起来,年轻人倒无所谓,改成哪个“shan”,老年人,现在八九十岁的,历史由来的村名,随便改了,不太接受。

    微信截图_20170505160554

     

    当地居民 赵峒善

    是否能改成原来那个草字头生产的产,保留这个字,统一在电脑字库里加上,国家有关部门能给增加上。


    众所周知

    一个地名

    无不蕴含着一方水土独特的的文化意味

    无不承载着历史典故、人文情怀。

    微信截图_20170505160211

    来讲

    一方面是厚重的历史,一方面是现实的烦恼

    您有啥高见?欢迎留言。

     

    记者:杨萌 刘天祥 刘云海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城阳电视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