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故事│为传承柳腔文化,她自费成立剧团……
2017-05-05 14:51:38
  • 张辉娇出生于柳腔世家,从小拜师学艺,35岁第一次登台崭露头角,37岁自费成立柳腔小剧团,手把手教授居民技艺。在她的影响下,小到10几岁的孩子,大到80多岁的老人,纷纷加入进来。如今她带领剧团年演出200余场,传承地方戏曲传统文的同时,也给十里八乡带去快乐。

    业余时间张辉娇不忘排练

     

    48岁的张辉娇家住城阳棘洪滩小胡埠社区。“祖父、父亲都是柳腔爱好者,从小就听爷爷唱戏,充满乡土气息的民间小调让我深深着迷。”张辉娇说,开始自己没有受过专业训练,都是在家里自演自唱。35岁那年,她被邀请下乡演出,有了第一次登台的机会。正是那一年,她认识了即墨市柳腔剧团毛秀梅老师,并正式拜师学艺。

     

    2006年6月,张辉娇组建桃源柳腔剧团,那一年她37岁。“当时资金、演员都要自个想办法。”张辉娇说,起初剧团成员多是自家亲人,还有村里的几名柳腔爱好者。为此她先是投入6万元购买戏服,又投入10多万元置办灯光、音响和全封闭戏台。剧团成立后,刚开始几乎没有演出,更不用说收入。“我喜欢柳腔艺术,这是我从小的梦想!”面对别人的疑问张辉娇说。

     

    剧团刚成立,一腔一调、一招一式,张辉娇都要手把手地教大伙。演出的同时,她也不忘“充电”。“我经常看京剧,从经典剧目中寻找灵感,转移到柳腔表演中。”张辉娇说,剧团现有《东京》、《西京》、《梁祝》等传统剧目30多个,不仅如此,她还自己编写剧目,《姑嫂情》就是其中之一,讲述的是小姑子帮助嫂子处理婆媳关系,主题是家庭和谐。

     

    春节期间,当人们都忙着走亲访友时,张辉娇却带着剧团天天走街串巷,从正月初三一直到正月底,年年如此。记者联系上张辉娇时,她正准备演出。张辉娇说,现在剧团非常忙,经常下乡到城阳、即墨等地演出,一年下来平均演出200余场,有时一演就是好几天。

     

    如今,柳腔剧团的成员已发展到30余名,最小的11岁,最大的80多岁。在她的影响下,两个侄女都喜欢上柳腔,小侄女只有14岁,登台演出却已经7年。大儿子今年26岁,从事工程车司机,却喜欢打镲、吹唢呐,小儿子19岁,现在烟台艺校学司鼓,遇到人手不够,两个儿子都会来帮忙。

     

     

    心声

    忙于演出愧对家人


     

    “做自己喜欢的事,虽然很忙但很快乐。”张辉娇说,不过对家人还是有些愧疚。2005年,丈夫意外去世,当时大儿子只有14岁,小儿子只有7岁。因为演出,她经常错过儿子的家长会。“别人的爸爸妈妈都来,就你忙!”每次听到儿子的抱怨,她心里特别不是滋味。“组建剧团,离不开家人的支持。”张辉娇说,期间妈妈一个人替她照顾两个孩子,父亲和弟弟则一直帮着张罗。

     

    张辉娇坦言,剧团能有今天,少不了政府的支持,自从城阳区有了“文化超市”惠民工程,剧团几乎唱遍各个街道、各个村。“现在年轻人学传统曲艺的越来越少了。”张辉娇说,她希望柳腔今后能够进校园,让孩子们都有机会接触这门艺术。

     

    记者手记

     

    敬业奉献成就“大国工匠”,怒海中一双手托起生命的希望,贫困山区有你送来的衣衫,点滴行动让公交车厢阳光涌动,还有蓝天救援,废墟中挺起城阳人的胸膛…… 心中有阳光,身边有感动,一道道文明的风景,一颗颗高贵的心灵,一股股温暖的正能量,“阳光城阳”已经起航。让志愿服务深入人心,让爱岗敬业成为习惯,让爱心继续飞扬!

      

    建设“阳光城阳”,吹响了城阳新一轮发展的号角。今后城阳区将实施阳光党建、阳光政务、阳光司法、阳光社会、阳光生活五大工程,让阳光理念深入人心,阳光举措形成自觉,阳光生活共建共享,将“阳光城阳”打造成彰显城阳特色、代表城阳形象、展示城阳风采、体现城阳软实力的城市品牌,为加快建设生态宜居、品质活力的胶州湾北岸中心城区提供有力保障。

     

    早报记者 王涛 通讯员 祁树国 摄影报道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城阳电视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