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娜曾患尿毒症晚期,急需换肾,即使父母都愿意捐肾,仅6万元的手术费也让一家人犯难。危急时刻,城阳区社会各界向她伸出援助之手,不仅凑足手术费,还帮她建起馒头店,使她有了稳定收入。去年孙丽娜向城阳慈善会捐款万元,她表示以后每年都要捐。 各方援手让她重获新生 1993年8月,灾难突然降临孙丽娜一家。当时弟弟刚初中毕业,意外患上白血病,4个月后,病死在家里。在弟弟的葬礼上,孙丽娜突然晕倒,随后被诊断为肾炎。 为给弟弟治病,家里人已花光积蓄,孙丽娜只能在家里吃中药维持,不幸发展成尿毒症晚期。生命垂危之际,孙丽娜说服家人,欲将角膜捐出去,在她的感召下,一家三口签署了捐献同意书。 医生告诉孙丽娜的家人,唯一的办法就是换肾。虽然父母都有捐献的愿望,可手术费就得6万多元,当时家里已欠下20多万元的债务。 了解情况后,城阳民政局、慈善会、流亭街道办以及赵哥庄社区等纷纷向她伸出援手,募集善款使得手术顺利进行。 2007年初,区民政局回访时了解到,虽然病情逐渐稳定,但孙丽娜还需长期吃药,于是将她一家列入帮扶对象,还捐助1万余元,帮她购买了馒头设备。 刚开始,她每天推着小车满大街卖馒头,担心身体承受不了,各方再次联合募捐,于是就有了这家“爱心馒头房”。 爱心馒头房前孙丽娜向顾客卖馒头。王涛 摄 感恩社会每年捐款万元 2015年年底,孙丽娜来到城阳慈善会,拿出随身携带的手提袋,从里面掏出万元现金来。“其实我早就想捐款了,只是各种原因未能如愿。”孙丽娜说,手术后,自己的身体一度虚弱,一直休养了很长时间。 自从有了这家馒头店,夫妻俩专心做馒头,每天凌晨5点开工,晚上7点,夫妻俩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虽然累点,但心里很踏实!”孙丽娜说。 经过多年的经营,馒头店的生意越来越好,平均一天能卖出2000个馒头,一个月纯收入六七千元,家里的债务也慢慢还清了,于是就有了到慈善会捐款那一幕。 捐款当天,起初孙丽娜并不想留下捐款者姓名,但在工作人员一再劝说下,最终她写下了“爱心馒头房”。“这个店是好心人捐款建的,理所当然要留这个名字。” 孙丽娜说,病情垂危时,她经历过两次大的抢救,都与死神擦肩而过,现在不仅身体稳定了,生活也一天比一天好,对于社会各界的恩情自己始终铭记在心。 “以前大家帮助我,现在我也想帮助别人。”孙丽娜表示,以后她每年都会拿出万元,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爱心馒头”让爱传递 孙丽娜至今还记得馒头店刚开业时的情景,那时附近有好几个馒头店,可周边村民却舍近求远,纷纷跑来买她的馒头。“我所能做到的就是把馒头做好。”孙丽娜说。 之所以取“爱心馒头房”,一是这个店是在社会各界爱心帮助下建立起来的,二是经营上绝不掺假,同样的价格,分量也要大一些,在她看来,做好馒头也是献爱心。 “在村里,孙丽娜也热心公益。”赵哥庄社区居委会主任方和云说,近几年来,每逢哪家遇到困难事,捐款者中总能看到孙丽娜的名字。最近社区组织的两次捐款中,她每次捐款都不低于千元,并已连续两年向慈善会捐款万元。平时遇到家庭困难村民来买馒头,她要么免费,要么多加一个馒头给别人。 城阳区慈善会工作人员说,孙丽娜的事迹让人感动。以前她是一名需要帮助的人,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困难,还反过来回馈社会,这是一种爱心传递,体现了爱心救助的价值。 爱心馒头房前孙丽娜向顾客卖馒头。王涛 摄
来源:青岛早报记者 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