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油致癌不能吃? 食药监:风险低
2017-04-09 08:45:24
  • 近日,欧洲食品安全局发布的一份健康研究报告称,在200℃以上高温精炼过程中,棕榈油比其他植物油产生更多的氯丙醇酯、缩水甘油酯。这一结果被指将带来致癌风险。随后,含有棕榈油的费列罗旗下的巧克力酱Nutella在一些国家下架的报道引起了消费者的关注。

    微信截图_20170408191633

      广泛用于食品加工
    棕榈油主要存在于加工食品中,记者在一大型超市发现,多款方便面、薯片、雪糕、饼干的配料表中,都可以查到“棕榈油”的字样。
     
    食品业内人士刘超称,棕榈油在食品加工中使用非常广泛,一些只注明使用“植物油”的食品,很可能用的就是“棕榈油”。
     
     
    棕榈油并非不安全,主要是因为口感不香,20℃就会凝结,因此一般家庭很少使用;不过,棕榈油具有稳定和抗氧化特点,用它炸出的食品色泽好、不易变质,方便面面饼和配料里多会用到棕榈油。
     
      食药监部门称风险低
    面对消费者对于棕榈油的担忧,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2017年第2期《食品安全风险解析》,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解读。
     
    有专家指出,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是全球关注的植物油污染物,有研究认为这两种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风险较低,目前国际上未制定这两种物质的限量标准,优化精炼工艺可以减少这两种物质的含量。
     
    香港食品安全中心曾依据饼干、植物油、糕点等食品中氯丙醇酯的含量对人群暴露量进行评估,结果认为,通过食品摄入的氯丙醇酯对健康的风险不需要特别关注。
     
    我国目前公开发表的研究资料也认为,一般人群在通过植物油等食品摄入的缩水甘油酯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风险较低。
     
    有食品安全专家建议,单一品种食用油的脂肪酸构成不同,营养特点也不同。生活中,食用油最好“换着吃”。比如,吃完花生油就换大豆油,吃完菜籽油再换花生油等,不要一种油吃到“黑”,营养才能更均衡。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肖璐

    “爱城阳”手机客户端下载方法:

    扫描下方“爱城阳”二维码 

    城阳大大大大二维码_副本_副本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城阳电视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