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的萝卜,旺疃的瓜,西城汇的泥瓦碴”,在城阳当地,一直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
西城汇社区位于城阳区城阳街道,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盛产独特的麦饭石黑黏土,成就了西城汇几百年来盛产黑陶制品的地位。
阳春三月,天气逐渐变暖,黑陶手艺人又开始了一年的劳作。
近日,记者走进黑陶技艺传承人刘泽良家中,了解黑陶制作流程,倾听他与黑陶的故事。
刘泽良 将祖辈传下来的制陶手艺坚守了50多年。
世代传承,坚守一生
提起西城汇社区的刘泽良 ,“四村八滩”的人大都听说过。由于家中有人一直从事着运输出售陶瓷工作,又住在制陶地,所以几代都从事制陶工艺的 刘泽良 根据需求还经常做些陶品。已经70多岁的 刘泽良 在他22岁时就开始制陶,至今已坚持了50多年。据他回忆,他的祖父和父亲等都以制陶技艺为生,到他这一代由于他在弟兄七人中领悟最快,且心灵手巧,父亲便将制陶技艺传授给了他,其他弟兄为他打下手拾掇货。因为喜欢制陶, 刘泽良 一直没有放弃这门祖传手艺,以制陶陶冶情怀。
说起技艺来, 刘泽良 制作家具做过木工,建造房屋做过泥瓦匠,开过瓦厂,可最拿手的还是陶艺制作,曾经能做几十种陶品,且制作过程中所用泥料最少,陶品最薄,成品最轻,被戏称“陶三最”。 刘泽良 称,西城汇社区的黑黏土纯净,制陶好,曾经周边村子几乎家家户户都用西城汇的陶制品,比如水盆、脸盆、饭罩、面罐、花盆等,而现在随着铁质、不锈钢、塑料等器具的出现,黑陶制品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用心出模,千度成陶
选泥,晒干,泡水,经过机器挤压成形,再用手搓揉成条,然后就开始做陶制品了,一件成品下来需要经过20多道程序。制陶没有模子,而是用心出模子,心中想做成什么样式, 刘泽良 就能做出来。做出来的陶品需要放屋里阴干一个月,然后进行烧制。
千度成陶说的是将火烧到一千摄氏度才能烧出陶来,而最后的烧制却是特别关键的技术,火候大了,容易把陶烧破;火候小了,将陶品放水里容易泡碎。 刘泽良 凭借多年的经验,烧出的陶品美观、结实,敲打起来声音清脆。 刘泽良 告诉记者,以前他一天能做100多个饭罩,现在上了年纪,就把制陶当成一种乐趣,一种锻炼。
改进创新,市民喜爱
“并不是一年四季都适合制陶,天冷时做出来的陶容易裂,一般过了农历二月二后天气逐渐变暖,便开始制陶。” 刘泽良 说,结合现代人的审美观,他独创了多种制陶工具,经过不断研制,将原本厚、大、笨重,外观粗糙的陶器,改变成大小适中、色泽光亮、清脆响亮的陶艺品。拿最受欢迎的饭罩来说,记者看到 刘泽良 做的饭罩大小适中,刻有花纹,显得十分精致,而且用它热馒头不湿皮。
根据史料记载,西城汇社区黑陶生产始于明代,迄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2009年1月20日被列入城阳区第二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3月28日被列入青岛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黑陶制品也越来越受市民欢迎。 刘泽良 告诉记者,不少老人打听到他家的住处,专程来买饭罩,只要大家有需要,他就会尽力去做,让更多人知道黑陶,了解黑陶文化。
来源:半岛网
“爱城阳”手机客户端下载方法:
扫描下方“爱城阳”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