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参加“泰山论剑”的他们个个才华横溢,不信你看……
2016-10-22 11:17:19 青岛城阳广电
  •  

     

     

      2016年10月21-23日,泰山学术论坛"作物应用生物学与遗传改良"专题学术研讨会将在青岛农业大学会馆隆重举行。想知道都有哪些重量级专家参会吗?请看下文!
    大会特邀报告专家介绍

    d1

      Scott A. Jackson is the Georgia Research Alliance Eminent Scholar and Professor of Plant Functional Genomics at 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He is the Director of the Center for Applied Genetic Technologies and has appointments in the Institute for Bioinformatics, Plant Biology and Crop and Soil Sciences. 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genomics for crop improvement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basic biological processes, such as chromosome and genome evolution, domestication and polyploidy. His lab works primarily with rice and several legumes and is international in scope with work in Asia, Africa and South America.  His lab has generated more than 135 publications encompassing basic to applied aspects of plant and crop genetics.

    d2

      Suk-Ha Lee, 首尔大学教授,2008-2012年任世界作物学会会长,韩国作物学会会长,首尔大学农业与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1990年于美国佐治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兼任《Molecular Breeding》、《Soybean Science》、《Euphytica》、 《Scientific Reports》等副编辑。迄今为止,在Nature Commun.、PNAS、Theor. Appl. Genet. 等刊物上共发表SCI论文40余篇,主要从事大豆高产、优质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分子设计育种,绿豆、红豆的全基因组测序及其基因组结构分析。

    d3

      张宪省,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农业大学副校长,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担任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细胞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遗传学会理事,山东省遗传学会理事长,山东省植物学会副理事长,美国植物生物学会会员。Plant Cell Reports副主编,《植物学报》和《遗传》编委。现为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攀登计划”,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曾在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康奈尔大学合作。在Pant Cell,PLoS Genet,Mol Plant,Plant Physiol,Plant Journal等学术期刊上发表100余篇,其中植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与激素调节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培养研究生100余人。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细胞全能性,植物干细胞形成与维持及器官发生的分子机制;传粉与受精的分子机理;重要农艺性状形成的机制与遗传改良。

    d4

      王学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国家杰青。2000年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博士;2001-2007年美国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 The Salk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 Studies博士后;2007年复旦大学教授;2014年开始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教授。 长期从事植物遗传学、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和逆境下植物生长发育的机制研究。 在Science,Dev. Cell,PNAS,Genes & Dev., The Plant Cell, eLife, and Cell Res., 等发表30多篇重要论文。主持“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和重大研究计划培育和集成项目。主要以拟南芥、水稻和大豆为系统,采用遗传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揭示了油菜素甾醇信号途径的精细调控机制及其调控植物雄性育性、根毛发育和纤维素积累的分子机制;发现了油菜素甾醇信号转导组分BES1参与独脚金内酯的机制;阐明了油菜素甾醇与脱落酸信号途径的互作的遗传和生化机制。目前主要研究植物激素的信号转导网络及其与环境因子协调控制作物株型、植物生长发育和环境适应性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d5

      寿惠霞,浙江大学教授,生物技术系主任。2003年博士毕业于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Iowa State University)。2004年1月起在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工作。2004年入选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13年被浙江大学聘为“求是特聘”教授。任《植物生理学报》、《大豆科学》、《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s》编委。主要从事大豆、水稻铁磷养分高效吸收基因克隆和功能分析、大豆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培育工作。先后主持农业部转基因重大专项重点项目、重大项目子课题、国家基金面上项目等科研项目。

    d6

      谭保才,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特聘教授、泰山学者。兰州大学学士、硕士,佛罗里达大学博士,佛罗里达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获得者。曾任佛罗里达大学遗传研究所研究助理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教授,2013年招聘到山东大学生科院工作。主要从事植物种子发育分子遗传机制的研究,论文发表在Science,PNAS,Plant Cell,Plant Journal和Plant Physiology等杂志上,其中关于ABA合成的研究成果被编入Taiz and Zeiger 主编的美国大学经典教科书《Plant Physiology》。

    d7

      徐明良,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家玉米改良中心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国家级人才工程,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科技部‘十三五’重点专项首席科学家。1996年获复旦大学博士学位,曾在德国Hohenheim大学和美国Illinois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受聘于SCI收录杂志《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Plant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er》、《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编委,《作物学报》副主编。完成和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重大国际合作,科技部‘863’、‘973’计划,农业部转基因专项等多个国家级项目。在Nature Genetics、PNAS、Plant Cell等主流杂志发表SCI论文50多篇。主要从事玉米等作物的功能基因组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

    d8

      冯献忠,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中国科学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吉林省作物分子设计工程中心主任。2002年毕业于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获遗传学理学博士,曾在爱丁堡大学、John Innes Center等做博士后研究。兼任中国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会植物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分会理事,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植物器官发生分会委员,吉林省遗传学会常务理事,《植物学报》、《植物生理学报》和《土壤和作物》编委。迄今为止,在PNAS、Plant Cell等刊物上共发表研究论文近40余篇。主要从事大豆分子设计育种方面的研究。

    d9

      喻德跃,南京农业大学教授。1994年获法国GRENOBLE大学生物学博士,曾在瑞典UPPSALA大学、芬兰HELSINKI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兼任世界大豆研究大会常务理事( World Soybean Research Conference, Continuing Committee),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迄今为止,在PLoSGenetics等刊物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获得专利16项。主要从事大豆分子遗传与育种方面的研究。

    d10

      李霞,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曾于2004-2015年在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工作,中科院“百人计划”优秀百人获得者。2001毕业于美国普渡大学,并获哲学博士。曾先后在河北师范大学、美国普渡大学工作和访问交流,并在美国Vector Tobacco Inc.生物技术公司做科学家和课题组长。迄今为止,在Nature Communications、Plant Cell、PLoS Genetics、Plant Physiology、New Phytologist、Plant Journal等刊物上共发表SCI论文近50余篇。

    d11

      田志喜,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2007-2010年美国普渡大学博士后,2010-2011年普渡大学Research Geneticist。2012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终期评估优秀。2013年度获“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资助,2016年度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2年获得“中国科学青年之星金奖”,2016年获得“第十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被聘为 PLoS ONE、Frontiers in Plant Genetics and Genomics、Plant Genetics & Transgenics、作物学报和大豆科学的编委。迄今,在Nature Biotechnology,The Plant Cell,PNAS,The Plant Journal 等杂志发表通讯作者论文二十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功能基因组研究,重点对影响大豆产量、品质等重要农艺性状的网络调控系统进行解析。

    d12

      李平华,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山东省“泰山学者攀登计划”入选者。2003年于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植物学博士学位;2003年至2012年先后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纽约州立大学、康奈尔大学及Boyce Thompson植物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兼任山东省植物生理学会理事。迄今为止,在Nature Genetics等刊物上共发表SCI论文近30余篇,主要从事植物C4光合调控机制的研究。

    d13

      王道文,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993年在英国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John Innes Center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在John Innes Center开展博士后研究,1997年回国工作。核心刊物《作物学报》常务编委,SCI刊物Scientific Reports编委。自回国工作以来,以通讯(共同通讯)作者身份在国内外生物学和植物遗传育种主流刊物(如Nature、PNAS、JBC、Plant Journal、New Phytol、TAG、Molecular Breeding等)发表论文50余篇,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0项以及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1项(第二完成单位和第二完成人)。主要从事植物分子生物学、小麦基因组学以及分子育种方面的研究。

    d14

      严建兵,华中农业大学教授,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3年获华中农业大学遗传学博士,曾在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和康奈尔大学做博士后,后被聘为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副科学家及科学家,2011年全职回国工作。兼任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期刊《作物学报》、Molecular Breeding、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BMC plant Biology、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等杂志编委。共发表SCI论文88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含共同)在Nature Genetics(2篇),Nature Communications (3篇),PNAS, PLoS Genet, Plant Cell,New Phytologsit(2篇), Molecular Plant(2篇)等主流期刊发表论文41篇,所有发表论文累计被引4262次,单篇最高被引462次,H-index为36。获得授权专利8项。主要从事玉米基因组学和分子育种方面的研究。

    d15

      张学勇,中国农科院二级研究员,国家973项目及十三五育种专项首席科学家,中国农科院作物基因发掘与利用创新团队首席,中国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小麦细胞遗传学、遗传多样性和种质创新、产量性状遗传解析等方面的研究。负责建立了我国小麦的核心种质和微核心种质,并提供全国同行利用和研究;在国内第一个比较系统地提出了通过牵连效应分析发掘重要基因的思路、方法和技术体系,并对产量基因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在国际上最早提出 “近着丝粒区域是多倍体物种中基因组分化的核心区域”(Genome 39: 1062-1071,1996),最近在小麦、大豆、玉米、油菜、番茄等作物中得到普遍证实。克隆了完整的小麦着丝粒功能性反转录转座子(CRW),将目前发表的与小麦着丝粒相关的重复序列全部定位在一个自主型的CRW上,发现CRW在多倍体形成过程中发生强烈的扩张和转座,使着丝粒核心序列在三个基因组间趋于统一,以保障细胞分裂过程的有序性和稳定性。

    d16

      邱丽娟,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1989年获东北农业大学农学博士,曾在University of Illinois、Iowa State University 和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做博士后或交流研究。兼任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大豆科学》副主任委员。迄今为止,在Nature Biotechnology、PNAS、The Plant Journal等刊物上共发表SCI论文近40余篇。主要从事大豆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方面的研究。

    d17

      马渐新,美国普渡大学教授,大学学者(University Faculty Scholar),议员,青岛农业大学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普渡大学成功种子奖(Seeds for Success)获得者及农业研究奖(Agricultural Research Award) 获得者。1999年获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农学博士,系2000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曾在普渡大学和佐治亚大学做博士后和研究助理教授。兼任国际动植物基因组大会转座子分会主席,《Oil Crop Sciences》副主编,《G3: Gene, Genome, Genetics》、《American 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等副编辑。迄今为止,在Nature, Science, Nature Genetics, Nature Biotechnology, Genome Research, PNAS, Plant Cell, PLOS Genetics等共发表SCI论文近80篇。主要从事大豆基因组学及应用遗传学方面的研究,包括比较和进化基因组学,转座子结构与进化,及重要性状的遗传和分子网络解析。

     

     

     

    编辑:李铭纯

    消息来源:青岛农业大学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城阳电视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