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ott A. Jackson is the Georgia Research Alliance Eminent Scholar and Professor of Plant Functional Genomics at 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He is the Director of the Center for Applied Genetic Technologies and has appointments in the Institute for Bioinformatics, Plant Biology and Crop and Soil Sciences. 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genomics for crop improvement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basic biological processes, such as chromosome and genome evolution, domestication and polyploidy. His lab works primarily with rice and several legumes and is international in scope with work in Asia, Africa and South America. His lab has generated more than 135 publications encompassing basic to applied aspects of plant and crop genetics.
王学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国家杰青。2000年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博士;2001-2007年美国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 The Salk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 Studies博士后;2007年复旦大学教授;2014年开始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教授。 长期从事植物遗传学、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和逆境下植物生长发育的机制研究。 在Science,Dev. Cell,PNAS,Genes & Dev., The Plant Cell, eLife, and Cell Res., 等发表30多篇重要论文。主持“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和重大研究计划培育和集成项目。主要以拟南芥、水稻和大豆为系统,采用遗传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揭示了油菜素甾醇信号途径的精细调控机制及其调控植物雄性育性、根毛发育和纤维素积累的分子机制;发现了油菜素甾醇信号转导组分BES1参与独脚金内酯的机制;阐明了油菜素甾醇与脱落酸信号途径的互作的遗传和生化机制。目前主要研究植物激素的信号转导网络及其与环境因子协调控制作物株型、植物生长发育和环境适应性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寿惠霞,浙江大学教授,生物技术系主任。2003年博士毕业于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Iowa State University)。2004年1月起在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工作。2004年入选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13年被浙江大学聘为“求是特聘”教授。任《植物生理学报》、《大豆科学》、《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s》编委。主要从事大豆、水稻铁磷养分高效吸收基因克隆和功能分析、大豆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培育工作。先后主持农业部转基因重大专项重点项目、重大项目子课题、国家基金面上项目等科研项目。
谭保才,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特聘教授、泰山学者。兰州大学学士、硕士,佛罗里达大学博士,佛罗里达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获得者。曾任佛罗里达大学遗传研究所研究助理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教授,2013年招聘到山东大学生科院工作。主要从事植物种子发育分子遗传机制的研究,论文发表在Science,PNAS,Plant Cell,Plant Journal和Plant Physiology等杂志上,其中关于ABA合成的研究成果被编入Taiz and Zeiger 主编的美国大学经典教科书《Plant Physiology》。
徐明良,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家玉米改良中心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国家级人才工程,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科技部‘十三五’重点专项首席科学家。1996年获复旦大学博士学位,曾在德国Hohenheim大学和美国Illinois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受聘于SCI收录杂志《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Plant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er》、《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编委,《作物学报》副主编。完成和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重大国际合作,科技部‘863’、‘973’计划,农业部转基因专项等多个国家级项目。在Nature Genetics、PNAS、Plant Cell等主流杂志发表SCI论文50多篇。主要从事玉米等作物的功能基因组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
喻德跃,南京农业大学教授。1994年获法国GRENOBLE大学生物学博士,曾在瑞典UPPSALA大学、芬兰HELSINKI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兼任世界大豆研究大会常务理事( World Soybean Research Conference, Continuing Committee),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迄今为止,在PLoSGenetics等刊物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获得专利16项。主要从事大豆分子遗传与育种方面的研究。
邱丽娟,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1989年获东北农业大学农学博士,曾在University of Illinois、Iowa State University 和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做博士后或交流研究。兼任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大豆科学》副主任委员。迄今为止,在Nature Biotechnology、PNAS、The Plant Journal等刊物上共发表SCI论文近40余篇。主要从事大豆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方面的研究。
马渐新,美国普渡大学教授,大学学者(University Faculty Scholar),议员,青岛农业大学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普渡大学成功种子奖(Seeds for Success)获得者及农业研究奖(Agricultural Research Award) 获得者。1999年获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农学博士,系2000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曾在普渡大学和佐治亚大学做博士后和研究助理教授。兼任国际动植物基因组大会转座子分会主席,《Oil Crop Sciences》副主编,《G3: Gene, Genome, Genetics》、《American 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等副编辑。迄今为止,在Nature, Science, Nature Genetics, Nature Biotechnology, Genome Research, PNAS, Plant Cell, PLOS Genetics等共发表SCI论文近80篇。主要从事大豆基因组学及应用遗传学方面的研究,包括比较和进化基因组学,转座子结构与进化,及重要性状的遗传和分子网络解析。
Scott A. Jackson is the Georgia Research Alliance Eminent Scholar and Professor of Plant Functional Genomics at 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He is the Director of the Center for Applied Genetic Technologies and has appointments in the Institute for Bioinformatics, Plant Biology and Crop and Soil Sciences. 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genomics for crop improvement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basic biological processes, such as chromosome and genome evolution, domestication and polyploidy. His lab works primarily with rice and several legumes and is international in scope with work in Asia, Africa and South America. His lab has generated more than 135 publications encompassing basic to applied aspects of plant and crop genetics.
王学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国家杰青。2000年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博士;2001-2007年美国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 The Salk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 Studies博士后;2007年复旦大学教授;2014年开始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教授。 长期从事植物遗传学、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和逆境下植物生长发育的机制研究。 在Science,Dev. Cell,PNAS,Genes & Dev., The Plant Cell, eLife, and Cell Res., 等发表30多篇重要论文。主持“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和重大研究计划培育和集成项目。主要以拟南芥、水稻和大豆为系统,采用遗传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揭示了油菜素甾醇信号途径的精细调控机制及其调控植物雄性育性、根毛发育和纤维素积累的分子机制;发现了油菜素甾醇信号转导组分BES1参与独脚金内酯的机制;阐明了油菜素甾醇与脱落酸信号途径的互作的遗传和生化机制。目前主要研究植物激素的信号转导网络及其与环境因子协调控制作物株型、植物生长发育和环境适应性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寿惠霞,浙江大学教授,生物技术系主任。2003年博士毕业于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Iowa State University)。2004年1月起在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工作。2004年入选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13年被浙江大学聘为“求是特聘”教授。任《植物生理学报》、《大豆科学》、《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s》编委。主要从事大豆、水稻铁磷养分高效吸收基因克隆和功能分析、大豆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培育工作。先后主持农业部转基因重大专项重点项目、重大项目子课题、国家基金面上项目等科研项目。
谭保才,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特聘教授、泰山学者。兰州大学学士、硕士,佛罗里达大学博士,佛罗里达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获得者。曾任佛罗里达大学遗传研究所研究助理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教授,2013年招聘到山东大学生科院工作。主要从事植物种子发育分子遗传机制的研究,论文发表在Science,PNAS,Plant Cell,Plant Journal和Plant Physiology等杂志上,其中关于ABA合成的研究成果被编入Taiz and Zeiger 主编的美国大学经典教科书《Plant Physiology》。
徐明良,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家玉米改良中心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国家级人才工程,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科技部‘十三五’重点专项首席科学家。1996年获复旦大学博士学位,曾在德国Hohenheim大学和美国Illinois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受聘于SCI收录杂志《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Plant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er》、《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编委,《作物学报》副主编。完成和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重大国际合作,科技部‘863’、‘973’计划,农业部转基因专项等多个国家级项目。在Nature Genetics、PNAS、Plant Cell等主流杂志发表SCI论文50多篇。主要从事玉米等作物的功能基因组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
喻德跃,南京农业大学教授。1994年获法国GRENOBLE大学生物学博士,曾在瑞典UPPSALA大学、芬兰HELSINKI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兼任世界大豆研究大会常务理事( World Soybean Research Conference, Continuing Committee),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迄今为止,在PLoSGenetics等刊物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获得专利16项。主要从事大豆分子遗传与育种方面的研究。
邱丽娟,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1989年获东北农业大学农学博士,曾在University of Illinois、Iowa State University 和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做博士后或交流研究。兼任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大豆科学》副主任委员。迄今为止,在Nature Biotechnology、PNAS、The Plant Journal等刊物上共发表SCI论文近40余篇。主要从事大豆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方面的研究。
马渐新,美国普渡大学教授,大学学者(University Faculty Scholar),议员,青岛农业大学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普渡大学成功种子奖(Seeds for Success)获得者及农业研究奖(Agricultural Research Award) 获得者。1999年获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农学博士,系2000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曾在普渡大学和佐治亚大学做博士后和研究助理教授。兼任国际动植物基因组大会转座子分会主席,《Oil Crop Sciences》副主编,《G3: Gene, Genome, Genetics》、《American 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等副编辑。迄今为止,在Nature, Science, Nature Genetics, Nature Biotechnology, Genome Research, PNAS, Plant Cell, PLOS Genetics等共发表SCI论文近80篇。主要从事大豆基因组学及应用遗传学方面的研究,包括比较和进化基因组学,转座子结构与进化,及重要性状的遗传和分子网络解析。
Scott A. Jackson is the Georgia Research Alliance Eminent Scholar and Professor of Plant Functional Genomics at 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He is the Director of the Center for Applied Genetic Technologies and has appointments in the Institute for Bioinformatics, Plant Biology and Crop and Soil Sciences. 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genomics for crop improvement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basic biological processes, such as chromosome and genome evolution, domestication and polyploidy. His lab works primarily with rice and several legumes and is international in scope with work in Asia, Africa and South America. His lab has generated more than 135 publications encompassing basic to applied aspects of plant and crop genetics.
王学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国家杰青。2000年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博士;2001-2007年美国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 The Salk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 Studies博士后;2007年复旦大学教授;2014年开始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教授。 长期从事植物遗传学、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和逆境下植物生长发育的机制研究。 在Science,Dev. Cell,PNAS,Genes & Dev., The Plant Cell, eLife, and Cell Res., 等发表30多篇重要论文。主持“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和重大研究计划培育和集成项目。主要以拟南芥、水稻和大豆为系统,采用遗传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揭示了油菜素甾醇信号途径的精细调控机制及其调控植物雄性育性、根毛发育和纤维素积累的分子机制;发现了油菜素甾醇信号转导组分BES1参与独脚金内酯的机制;阐明了油菜素甾醇与脱落酸信号途径的互作的遗传和生化机制。目前主要研究植物激素的信号转导网络及其与环境因子协调控制作物株型、植物生长发育和环境适应性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寿惠霞,浙江大学教授,生物技术系主任。2003年博士毕业于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Iowa State University)。2004年1月起在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工作。2004年入选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13年被浙江大学聘为“求是特聘”教授。任《植物生理学报》、《大豆科学》、《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s》编委。主要从事大豆、水稻铁磷养分高效吸收基因克隆和功能分析、大豆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培育工作。先后主持农业部转基因重大专项重点项目、重大项目子课题、国家基金面上项目等科研项目。
谭保才,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特聘教授、泰山学者。兰州大学学士、硕士,佛罗里达大学博士,佛罗里达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获得者。曾任佛罗里达大学遗传研究所研究助理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教授,2013年招聘到山东大学生科院工作。主要从事植物种子发育分子遗传机制的研究,论文发表在Science,PNAS,Plant Cell,Plant Journal和Plant Physiology等杂志上,其中关于ABA合成的研究成果被编入Taiz and Zeiger 主编的美国大学经典教科书《Plant Physiology》。
徐明良,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家玉米改良中心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国家级人才工程,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科技部‘十三五’重点专项首席科学家。1996年获复旦大学博士学位,曾在德国Hohenheim大学和美国Illinois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受聘于SCI收录杂志《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Plant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er》、《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编委,《作物学报》副主编。完成和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重大国际合作,科技部‘863’、‘973’计划,农业部转基因专项等多个国家级项目。在Nature Genetics、PNAS、Plant Cell等主流杂志发表SCI论文50多篇。主要从事玉米等作物的功能基因组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
喻德跃,南京农业大学教授。1994年获法国GRENOBLE大学生物学博士,曾在瑞典UPPSALA大学、芬兰HELSINKI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兼任世界大豆研究大会常务理事( World Soybean Research Conference, Continuing Committee),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迄今为止,在PLoSGenetics等刊物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获得专利16项。主要从事大豆分子遗传与育种方面的研究。
邱丽娟,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1989年获东北农业大学农学博士,曾在University of Illinois、Iowa State University 和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做博士后或交流研究。兼任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大豆科学》副主任委员。迄今为止,在Nature Biotechnology、PNAS、The Plant Journal等刊物上共发表SCI论文近40余篇。主要从事大豆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方面的研究。
马渐新,美国普渡大学教授,大学学者(University Faculty Scholar),议员,青岛农业大学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普渡大学成功种子奖(Seeds for Success)获得者及农业研究奖(Agricultural Research Award) 获得者。1999年获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农学博士,系2000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曾在普渡大学和佐治亚大学做博士后和研究助理教授。兼任国际动植物基因组大会转座子分会主席,《Oil Crop Sciences》副主编,《G3: Gene, Genome, Genetics》、《American 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等副编辑。迄今为止,在Nature, Science, Nature Genetics, Nature Biotechnology, Genome Research, PNAS, Plant Cell, PLOS Genetics等共发表SCI论文近80篇。主要从事大豆基因组学及应用遗传学方面的研究,包括比较和进化基因组学,转座子结构与进化,及重要性状的遗传和分子网络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