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是很多科研院所和企业的无形资产,当专利遇到拍卖,会有怎样的化学反应呢?作为第三届青岛国际技术转移大会的重头戏,山东首场“专利技术”专场拍卖会29日上午在市级机关会议中心举行,来自青岛以及外地的多项专利遭买家现场竞价“争抢”。
经过5轮激烈竞价,“一种养殖网箱沉浮平衡装置”的专利排他许可,以溢价的33%成交。拍得这项技术的钟会群,来自青岛本土技术转移机构——青岛连城创新技术开发服务有限公司。“他这个技术还是有一定市场,都看好它,还是有一定的回报。通过市场再进行运作,价值肯定能带来更大的丰收,更大的利润。”
拍卖会上,不少买家远道而来。青岛科技大学的两项专利所有权转让项目,被来自张家港市的美特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成功拍得。公司销售工程师徐静:“青岛科技大学在高分子科研这方面非常厉害,我们企业也想提升我们的竞争力,研发能力,把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
青岛科技大学高分子学院老师候家瑞:“将我们的所有权转让给企业,我们以技术顾问跟进这个项目。”
相比普通的科技成果来说,获得授权的专利产权归属明晰。本次拍卖会共有来自青岛及外地的23项成果、专利技术参加拍卖,起拍价1780.69万元,拍卖标的9项出现竞拍,最终21项成交,成交金额1889.87万元。青岛市技术市场服务中心负责人阮航:“今后职务发明人和成果所有人对整个的拍卖会有更多的需求,我们会围绕专利技术拍卖,甚至网络化的,形成互联网+的拍卖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