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处暑
2016-08-23 08:25:08
  •  处  暑

    今日处暑,这个“处”是止的意思,暑气至此而至。处暑后,中国长江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开始进入一年中最美好的天气---秋高气爽。

    11 

    处暑为七月中,暑气开始退伏潜藏,以待来年了。阳气炽热而催熟万物后自然退位,阴气开始弥漫,才秋风渐肃,这就是中秋了。

    处暑时节,三伏天气已过或已接近尾声,夏天的暑气逐渐消退,故民间有“处暑寒来”的谚语。

    不过,处暑节气期间天气还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秋凉,晴朗之日的午后仍可感到十分炎热。今天青岛最高气温已经接近35℃,看来“秋老虎,毒如虎”不是白说的啊!

    处暑三候

    鹰乃祭鸟:处暑之日“鹰乃祭鸟”,说鹰自此日起感知秋之肃气,冷酷地搏杀猎物。先猎之物要先陈列为祭,古人称之“义举”。

     

    天地始肃:后五日“天地始肃”,这个“肃”是“肃清”,天气因“肃”而清,因“肃”必“肃杀”,所以,肃清后必带来萧瑟之气。


    禾乃登:再五日“禾乃登”,禾是五谷各类,天气肃杀后,庄稼才有收成,成熟曰“登”。

     

    秋云

    竹风醒晚醉,窗月伴秋吟;早起凉意爬上胳膊,夏衣临晓薄,秋影入檐长。秋波正澄清,秋光轻浅,秋云委婉,正切秋水伊人之想。

     

    天水秋云薄,天长杳无隔,秋意冉冉,一年中最美季节将至,想“决决溪泉到处闻,一家松火隔秋云”,“白石卧可枕,青萝行可攀,意中如有得,尽日不欲还”的境界了。

     秋水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鹜是野鸭。秋光清浅,秋明空旷,此时那水让天滤成净透,任何色彩都包含在它的清潋之中,杜甫因此用“秋水为神玉为骨”,白居易用“秋水淅红粒,朝烟烹白鳞”,皆意境深远。

     

    秋声

    欧阳修的《秋声赋》,记得最清晰的竟是童子所答:“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万壑树声满,千崖秋气高”,这是老杜(注:杜甫)的句子。树声为悲,悲声越满,天越孤高,这就是“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意思。“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其实是李贺的诗意。

     


     

    处暑养生攻略


     

    早睡早起

     

    夏去秋来,气候由炎热变得凉爽宜人,人体出汗也明显减少,人的机体进入一个周期性的休整阶段。起居应相应调整,尤其是睡眠要充足,最好比平常多睡一个小时,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秋乏”。

    多喝水去秋燥


    想去秋燥必须养阴,而养阴的重点在于留住水分。除了多吃平润的食物外,水分的摄取也不可少。建议早上起床后喝一杯温水,可以让整个消化系统苏醒过来。千万不要喝冷水,因为人的脾胃喜温忌寒,低于室温的水多喝了有害健康。


     

     

    益肾养肝

     

    处暑节气,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处暑过后,气温逐渐下降,日夜温差逐渐增大,但白天气温仍较高。此时饮食调养方面宜益肾养肝,润肺养胃。饮食上宜多吃咸味食物,如马蹄、凉薯、粉葛等。

     

     

     

    多喝蜂蜜水

     

     

    秋天最大的气候特点就是干燥,而蜂蜜能润燥,所以很适合秋天服用。

     

     


    通风透气,早晚添衣

     

    处暑时节,正值初秋,暑热尚未退尽,此时不宜过多过早添加衣服。当然,‘秋冻’还要因人而异,老人和孩子的抵抗力弱,代谢功能下降,血液循环减慢,既怕冷又怕热,对天气变化非常敏感,应及时增减衣服。


     

    护肠养胃

     

    对于消化功能低下的人来说,除了及时治疗、尽量不喝酒、避免冷饮冷食、避免过度刺激的辣椒等调味品、少吃伤害消化系统的药物之外,还要消除不利于消化吸收的各种不良习惯。


    胃肠负担最小的食物是富含淀粉,各种抗营养因素又比较少的细腻食物。比如山药泥、芋头泥、土豆泥、大米粥、小米粥等。

     

     

     

    精神调养

     


    处暑时节“宜安静性情”,时至处暑,秋意越来越明显,大自然逐渐出现一片肃杀景象,此时人们容易产生悲伤情绪,因此在精神调养上,处暑时节要注重收敛神气,使神志安宁,使情绪安静,切忌情绪大起大落。

     

    (央视新闻、青岛日报)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城阳电视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