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建国内规模最大地下管廊 能跑汽车百年不重挖
2016-07-14 09:23:51 城阳广电中心
  •   近日,记者从市城乡建设委获悉,青岛正式入选国家第二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本市日前印发《青岛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2016-2030年)》,预计“十三五”期间在全市六区四市范围新建地下综合管廊94公里,至2030年新建196公里,并确定了近三年的建设计划。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可以将给水、雨水、污水、再生水、燃气、热力(制冷)、电力、通信等各类管线全部纳入,使反复开挖地面的“马路拉链”问题明显改善,管线安全水平和防灾抗灾能力明显提升,逐步消除主要街道蜘蛛网式架空线,城市地面景观明显好转。据悉,中央财政将连续三年,每年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给予3亿元的资金支持,市级财政每年也将安排不少于3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62



      三年将建设18个项目 

      《青岛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2016—2030)》范围涵盖青岛六区四市。据市城乡建设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规划,青岛市2016至2018年确定建设13个地下综合管廊试点项目,总投资44.5亿元,建设长度55.7公里。并在平度、胶州同步推广5个外围推广项目。” 

      据了解,青岛市中心城区、原胶南、胶州、即墨、平度及莱西市区的城市建设比较完善,基本已建成相对完善的市政设施系统,不宜大规模规划地下综合管廊系统,可结合旧区更新、老工业区及城中村改造、地下空间开发等,因地制宜、统筹安排综合管廊建设。红岛经济区、蓝色硅谷、崂山湾国际生态城、临空经济区、董家口港城等新区正处于开发建设初期,市政基础设施正在逐步推进建设,建设条件相对成熟,可优先在高强度开发区域、地下管线密集的城市道路、轨道交通、地下综合体等建设地下综合管廊。 

      避免路面反复开挖 

      据市城乡建设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统筹各类市政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可以解决反复开挖路面、架空线网密集、管线事故频发等问题,保障城市安全、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景观、促进城市集约高效和转型发展。” 

      规划范围内的市政管线主要有:给水、雨水、污水、再生水、燃气、热力(制冷)、电力、通信等。管廊断面分单舱、双舱、三舱、多舱等形式,径高一般不小于2.4米,宽度则根据管廊容量制定,以保证管线运输和人员通行。 

      除了基础的管道建设,地下管廊还有不少配套设施。为了保证综合管廊安全、可靠运行,需要设置一套完善的监控系统,而监控中心就是综合管廊的核心和枢纽。综合管廊的管理、维护、防灾、设备的远程控制,均在监控中心内部完成。各区域综合管廊系统规划建设监控中心不少于两处。此外还需配备吊装口、通风口、人员出入口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综合设置,并与景观结合。此外,地下综合管廊中还设有消防、通风、供电、照明、监控和警报、排水等系统。每个防火分区被的防火门及人员出入口位置均设置高清网络摄像机,每个吊装口、逃生口设置双鉴探测器。管廊每个箱室内均设有排水边沟,地面水通过排水沟进入每个分区内设置的集水坑,再由集水坑内的潜水泵就近排入道路上的雨水井中。 

      

    63



      高新区已建54公里地下管廊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初,中国大陆地区综合管廊建设里程约800公里,其中青岛是已建综合管廊里程最多的城市,约54公里。目前,青岛市综合管廊建设区域主要位于高新区。高新区自2008年就启动地下综合管廊的规划、建设工作,高新区管委按照“轴向敷设、环状布局、网状服务”的规划布局原则,于2009年编制完成《主次干道管线综合规划》,规划地下综合管廊全长74.6公里,约占区内主次干道总长度的46%。 

      第一条地下综合管廊于2011年在高新区投入使用,至少100年不用重新开挖。廊内设置管线包括电力、通信、给水、热力、再生水5种管线,断面形式主要分为单舱和双舱两种形式,高压电力独立成舱。工程建设资金来源为财政资金结合信贷融资。经过近7年建设,目前已累计完成主次管廊约54公里,区域管廊网络体系已基本构建完成,各种市政管线已安全运行近5年。按照国家相关规范,高新区探索将专业管线全部入廊,在具备入廊条件的线段拟将燃气、雨水、污水等共计8种专业管线全部纳入综合管廊,在管廊规模和标准上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64



      多个项目今年开建 

      据了解,目前即墨市蓝色硅谷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正在建设中,山大南路已完成土建工作。 

      在已建成的54公里管廊的基础上,高新区2016年计划结合重点项目开展规划西1号线、经二路、祥源路、规划西10号线四条综合管廊的前期规划及建设工作,管廊中包括电力、通信、给水、热力、再生水、燃气等市政管线,建设管廊长约9公里,总投资7亿元。“十三五”期间,将进一步完善高新区管线系统布局,建设规划西8号线、南海路、规划西6号线等12条道路管廊,形成以龙海路、规划西8号线、规划西1号线三条南北向主干线及河东路、智力岛路、规划西10号线、火炬路、经二路五条东西向主干线为纽带,贯穿整个西片区,打造“五横三纵”的网格状干线管廊系统。 

      平度市常州路(青岛路至人民路)管廊工程、杭州路(南京路至厦门路段)管廊工程均被列入2016-2018年实施的城市重点工程项目。常州路管廊工程结合常州路翻建工程一并组织实施,管廊规划设计全长1.5公里,投资1.22亿元。杭州路管廊工程结合杭州路道路贯通工程一并组织实施,管廊规划设计全长3.2公里,投资约4.73亿元。两工程均纳入管廊管线包括电力、通信、给水、热力、燃气、再生水6种管线,预计2016年10月组织开工建设,2017年12月底建成投入使用。

      需缴纳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 

      据市城乡建设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地下综合管廊采用实行有偿使用制度,入廊管线单位应向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运营单位缴纳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入廊费应考虑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本体及附属设施的合理建设投资与回报、各入廊管线占用管廊空间比例等。日常维护则应考虑管廊本体及附属设施运行和维护的成本、管廊运营单位正常管理支出、入廊管线占用空间比例及使用强度等因素。 

      为建设地下综合管廊,青岛六区四市规划年限内(2016—2030)投资约为175.39亿元,近期为80.88亿元,远期为94.51亿元。中央财政将连续三年给予3亿元的资金支持,市级财政也将每年安排不少于3亿元的专项资金。同时,“十三五”期间,将重点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的建设模式,拓宽资金筹措渠道,保障工程建设。并将进一步合理确定管线入廊与日常维护收费标准,确保政府支出在财政预算科承受范围之内。 

      

    65



      ■探访 

      地下管廊可跑汽车,百年不用重新开挖
     

      铺设地下管网,路面被三番五次地“开膛剖肚”,这样的情况在青岛高新区你很难看到。自2011年第一条地下综合管廊建成启用,高新区目前已建成并投入运营54公里,也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地下管廊工程。近日记者探访了解到,已建的三米宽地下管廊内有六种管道,“寿命”达百年,而且无论是检修,还是另接新线,都可以避免“马路拉链”的现象。 

      地下管廊可跑汽车 

      走在高新区智力岛路上,主干道几无井盖。高新区地下综合管廊进出口就位于这条路。正是由于该处绿化带中建设的综合管廊,供水、供暖等管线才被集中纳入,道路不必重复开挖施工,路面不需要建设井盖。沿着入口的阶梯一直向下走,地下堪称管线的世界,与户外炎热的天气相比,管廊内凉爽、无异味、四周干净整洁,十几条粗细不同的管道规整排列在管廊内。靠近地面较粗的,正是供暖和供水管线 ,均处于正常使用的状态。 

      “地下管廊宽3米,高也是3米,足够容下常用的管线。”高新区公用事业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说,这样的空间都可以跑汽车了,目前,廊内主要布置电力、通讯(有线电视)、给水、中水、热力、交通信号等公共设施管线,接近地面处为供水、供暖管线,中上部管线为电力线路和通讯光缆,同时还预留了中水管网的空间。 

      

    66



      高新区的综合管廊共规划了75公里,目前已经投入使用54公里,待地铁8号线 、青连铁路红岛站等一系列交通路网确定准确施工位置后,综合管廊也将完成最后的20余公里。届时,一个由点、线、网辐射整个高新区的地下管廊将全部成形。 

      地面积水会有感应 

      在地下综合管廊的管线中,暖管上方专门设置感温光缆。工作人员介绍说,可别小看这些感温光缆,关键时候却是能够起大作用的。这些感温光缆对温度变化很是敏感,一旦出现暖气管网破损泄漏后,感温光缆就会感知到空间内温度变化,将实时信息传递到监控室内做出警示。地面的积水坑也有感应设备,自来水管网内的压力下降,地面的积水达到一定的感应线,也会向监控室发出预警信息。 

      管廊内的灯光、水泵都可以在监控室操作。比如管廊的某段出现事故,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监控室开启水泵、消防设施,甚至开启排风系统,等到地下管廊内的环境得到改善,工作人员再进入到管廊内进行抢修。他说,市政工程在铺设地下管线的时候,难免会对路面进行开挖,更换管道时尤其麻烦,而地下管廊的建设避免了道路重复开挖。  

      据测算,高新区地下综合管廊一米的造价大约是3万元,一公里投入就是3000万元,按照54公里计算,总投资在16.5亿元左右。如此大规模投资,投入到看不见的地下管网工程中,而不是高楼大厦和地标性建筑上。这个回报不在当下,而在长远, 

      工作人员说,管沟预留了充分空间,将来需要增加管道或者线路,可以直接在里面铺设。企业的管线也可以直接从里面走,省掉了他们开挖道路的成本。从一次性投入来看,建设综合管沟要比直埋式多花大约50%的资金。只要管廊使用超过15年以上,多花的钱就会被直埋式反复开挖的费用抵消,长远来看是对资金的一种节省。 

      200个摄像头全程监控 

      记者在综合管廊内看到,管廊内设置了监控设备,有200多个摄像头以及近400个消防报警装置分布在55公里的管廊内,通过监控中心查看管廊内情况。工作人员说,其实,在记者进入的时候,监控室就已经得到有人进入的消息。这是通过管廊内的红外设备实现的,一旦有人进入地下管廊,监控室内立马跳出报警信息,方便监控室的工作人员及时查看。50多公里管廊实现无人值守。 

      

    67



      在地下管廊监控中心,记者看到满满一墙的显示屏,18块屏幕清楚地显示该段管廊内景,并且可以切换管廊内监控的位置。工作人员诉记者,他们设置了1个中央控制室和4个分控站,对管廊内实行24小时全程监控。这样,管廊内一旦出现管道泄漏等特殊情况,工作人员就可以通过监控及时获知,在采取紧急措施的同时,及时沟通管线的运营单位前来修理。除此之外,他们还聘请了专门的巡视人员,每天对地下管廊进行巡视,每名工作人员负责专属的区域,一方面是防止有人闯入地下管廊,另一方面是巡视防范出现泄漏等意外。(半岛记者 付晓晓)

    来源:半岛网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城阳电视台
×